- 主题:科目(包括音体美游玩)越紧凑,反噬越大
我娃初一下学期测是5.3+5.0,有一只视力堪忧,初一的户外就很少了,户外少是视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绩好和视力之间,我选视力。所以我们中学五点半放,挺满意的。不知道初三还能保持现在的节奏不。
--
FROM 221.223.193.*
晚自习把作业完成了,值。
正常放学,赶上晚高峰,路上时间1个小时,回家也不可能出去玩,墨迹一下也就8点了,作业还没做,学校设晚自习还是很支持的。娃在学校晚自习前有段时间可以运动,运动都在学校了。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不是么,你们晚自习到家都九点了
--
FROM 221.223.193.*
别忘了,我有俩娃,大娃入坑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多家长到孩子高中才有这个领悟,你家小娃有福气你能早早看穿这些
--
FROM 221.223.193.*
娃的自由时间我很少干涉,就是观察并感受娃状态,娃妈早就忍耐不住了,娃妈一管就有对抗前奏迹象,娃妈就让我管,我劝娃妈不要干涉,我观察观察。
发现娃有沉入的风险,就干涉了,娃好转一些后又转向电子产品,我就拉娃出去遛弯顺便运动一下,回家又拿上了平板...我觉得娃底线能自我控制,有些年轻人专属的信息也能获取...但电子产品确实会分化精神力,我不反对娃用电子产品又要防止沉迷,所以就让娃做一道题后再电子产品,忽悠娃“按我的要求做,达到一定基础后,可以去报高级班,说不定可以碰见你考上早培的小奥同学,还可以看看全国各地的娃,就和当年学围棋一样”,娃不爱社交但确实想看看竞赛强者。
娃做一道题或出去转转或花鸟虫鱼都行,间接缩短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小学期间我赶娃出门玩是同样的目的。这之前,我看娃在电子产品,也不说娃,时不时做些活动去吸引娃来,目的就是打断娃电子产品沉迷...当把其它兴趣拉起来后,就分化了电子产品的吸引,这也算掺沙子吧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初中就有晚自习了么,学校这方面还挺不错啊
: 每天都有随意电子产品,这个是不是有一定风险啊,我们那时候没敢,只是到周末才集中放松一下
--
FROM 221.223.193.*
大娃自小明显“聪慧”,涉猎广泛,流行的那些“素质”教育尝试了很多...
小学4年级就发现“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夸奖教育”等等,该有的弊端都有了...
最大的坑是游戏成瘾,从4年级发现后,由激烈斗争发展到间接斗争再到调整作息(被游戏摧毁),一直贯穿到高三...
大娃4年级之前的教育是娃妈主导的,4年级之后是我主导并斗争,小娃幼儿园期间就我专管了。
小娃和大娃是相反的两种模式。
【 在 mytt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娃入啥坑了
--
FROM 221.223.193.*
反噬就是不良习惯上升,例如不专注,迷电子产品,兴趣很广但没一个可以踏实走下去,等等
出游过多肯定是不好的,偶尔有就行,人在“静”的环境下才能诱发自我品性,“稍不足”才会有所促进。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吓唬俺,还在犹豫寒假要不要出游呢!
: 反噬是啥意思?
: 【 在 scubawh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221.223.193.*
我小娃也是自制力比较强的,也容易沉入电子产品消磨。
我小区有个小孩,海淀中考一模前几十名,去了十一,当时惊讶于小区出了个学霸。
那孩子妈妈说他们没任何班,就正常学着。
且信了,同时疑惑小学低年级后就看不见那娃出来玩过,而很小的时候都在小区一块玩。
现在也高三了。
高二时惊闻那孩子和父母产生激烈的冲突,父母已经摔了几个手机了,娃妈抑郁了,那孩子成绩听闻大幅度下滑...
我觉得很大可能是小时候管得太严了,孩子大了开始反抗,学习太紧凑,孩子需要一个精神倾泻口,长期居家学习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电子产品了。
电子产品真的腐蚀力很强。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孩子自制力算比较强那种,但是对电子产品依然还是无法完全自控,高中以后曾一度我们有很激烈的争执,好在我们一直关系还不错,也好在我们一直对这个没有从小每天使用的习惯。我也是尽量打岔掺沙子之类的,比如陪着他看一些电视剧小品之类他喜欢的节目来度过业余零碎的休息时间,尽量减少对电子产品游戏的依赖尽量少拿起手机。
:
--
FROM 221.223.193.*
是游戏
【 在 zljzz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定是游戏,目前只有游戏会快速毁了孩子,电子产品其他类娱乐达不到游戏的这种毁灭性的危害。
:
--
FROM 221.223.193.*
见太多,识太广,把人的好奇心全消磨了
另外,见到的都是表面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这个说法?我们几乎每个假期都出游。长假欧美,偶尔亚洲。孩子倒是挺开心,有的国家是他想去的。一般三天的假就不出去了,去年五一例外,多休了几天去了阿联酋。这个频率算过多吗?
--
FROM 221.223.193.*
可能我是容易失去兴趣的人吧!对于别人去欧美、东南亚,我每每感到奇怪,有啥玩的啊?
有的在空旷的美国大马路上,坐中央拍个照,这不和乡村马路一样吗?
城市差不多、草原差不多、乡村差不多,都一样一样的。
对人种也失去了好奇,各种建筑也看过图片...
我去一个地方,一定要有功利性,不然真不愿去。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觉得啊,全家好奇心还是挺强的。世界这么大,哪能说见识广,和真正见识广的人比起来差远了。
: 表面那确实,旅游就是一两周的事。主要我们家长想玩,不好把孩子一个人丢家里。不过也快到了他不愿意和我们出门的年纪了。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