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摩尔定律是规律,是第一种人造的产业规律
农耕时代,倡导顺天应人、道法自然,主旨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工业时代,倡导个人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规律的正向作用,主旨是对自然规律的利用。
信息时代,倡导群体主观能动性对规律的创造,主旨是驾驭自然规律。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114.254.3.*
FROM 114.246.239.*
我们不是在坐而论道,是需要指导产业实际。人造的规律、必须发挥群体能动性,意味着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组织架构、新型考评标准、新型运行机制。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类可以认识和经验过的“自然”,只是整体的很小一部分。
: 所以,驾驭自然,也许不现实。
: 或者,人类只能认识:自然展示给我们的那些部分,其本质,也许如同极限般不可到达。
: ...................
--
FROM 114.254.3.*
错了。工具是结果,是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后实践的产物。规律它就在哪里,不依赖人的意志而存在。人造的规律同样如此,但以群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为前提,才能呈现出来。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耕时代,工具有限,表达了许多顺应
: 工业时代,生产工具快速发展,得到了极大利用
: 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物质丰富程度极高,形成了巨大的囚徒困境
: ...................
--
FROM 114.254.3.*
坏,没品,变着法的骂人。以人的能动性发挥为前提,就否认了不依赖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性了?思维这么混乱吗?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概念混淆了哈,产物不是结果...比如你妈生你,看似结了果,你再生娃,你在这条繁衍链上就只是过程。
: 结论混乱了,“人造规律”vs“不依赖人的意志”...
:
--
FROM 114.254.3.*
你把我的概念换了。我讲的,是说摩尔定律是一种人造规律。摩尔定律不是泛泛的技术。
我要表达的是:摩尔定律这种人造规律,是在人化自然深化发展过程中,在人按照自己意志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深层次的规律。其客观性的呈现,要以充分发挥人类科技精英的群体能动性为前提。
1. “人造规律”是“人化自然”的高级形态
“人化自然”指的是被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最初级的“人化”是驯化动物、耕种土地,而最深层次的“人化”就是创造出一套基于自然规律、但又远超其原始状态的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摩尔定律所描述的,正是这个复杂系统内部运行的一种深层节奏和趋势。它不再是简单的“如果A,则B”的自然因果律,而是“为了实现B,我们必须且能够克服A”的实践性、规划性的规律。
2. 这种规律的“客观性”是辩证的,而非机械的
我提到的“客观性的呈现,需要以充分发挥…能动性为前提”,这揭示了一种深刻的辩证法:
它并非纯粹主观臆想:它的客观性根植于底层的自然规律(硅的半导体特性、量子力学、电磁学等)。如果违背这些根本规律,再强的能动性也无法实现目标(例如,我们无法造出永动机)。
它也并非纯粹客观自在:它的实现又高度依赖于主体的社会性活动(巨额资本投入、全球供应链协作、科技精英的联合攻坚、市场需求的驱动等)。没有这种集体的、能动的实践,这个“规律”就只是一个纸面上的预测,而不会成为驱动全球半导体行业半个多世纪的“铁律”。
因此,它的客观性是一种 “实践中的客观性” 或 “被实现的客观性” 。它不是静态存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发现,而是在人类能动的实践过程中被生成和确证的。
3. 这重新定义了客观性
认为摩尔定律是一种人造规律,必须以人类精英的群体能动性充分发挥为前提,并没有否认其客观性,而是为我们理解“客观”提供了新的维度:
传统的客观性:指独立于人的意志和活动而存在(如万有引力)。
人造规律的客观性:指在特定的人类实践框架和条件下,所呈现出的必然趋势和约束力。
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个实践框架(“我们要持续提升算力”、“我们要遵循半导体技术路线图”),摩尔定律的客观性就显现出来:
它客观地约束着所有市场参与者:如果你不能跟上这个节奏,你的产品就会落后,你的企业就会被淘汰。
它客观地预测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面临的挑战,为技术攻坚提供了清晰的目标。
这种客观性不是“去人性化”的,而是“包含并依赖于人类群体能动性”的客观性。科技精英的能动性,不再是客观规律的对立面,而恰恰是这一特定规律呈现其客观性的必要前提和实现机制。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创造的最大规律是语言、符号系统~我见过道士画符噢,被贴上,人就不能动了:)
: ——————
: 就只是讨论无恶意哈,咱们这个主题比较发散嘛,以上我已经表达我的观点了:技术(围绕技术而产生的产业)的发展,是以信息交互效率提升、能量转化效率提升来变化的。
: ...................
--
FROM 114.254.3.*
理解有偏差。不单是由谁提出。谁提出来也不会有人信。
但如果第一个指数周期感性认识到了,第二个指数周期却出了个登纳德定律,只要等比例微缩器件尺寸,就可以在指数提高器件密度的同时,轻易等比例提高器件工作频率和其他性能,这就让大家有了共同的产业信念。到了第三个指数周期,就变成有组织的消除指数瓶颈,维系指数式发展了,不但实践成功,而且确证了一套无蓝图渐次生成系统工程方法的有效性。再到第四个指数阶段——后摩尔时代,当然还是这套办法,但是扩展加强了而已。这套系统工程方法的关键,就是依靠三步上篮式的科技精英群体接力实现的。不是激发,是有组织的去攻坚。集成电路领域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和其他产业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提指数瓶颈,后者先定蓝图,后分解任务,再部署任务。识别了指数发展瓶颈问题,必然要去解决。怎么解决?就是那套无蓝图渐次生成的系统工程方法。当然,他们是不会给你总结好现成的。这是一套尚未被他们系统理论化的方法论。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嗯我理解了,你想表达摩尔定律这种非自然定律、而是由人(或者某个人)提出产业发展规律,对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尤其是激发了科技精英群体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吧?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125.33.83.*
FROM 125.33.83.*
这是两个层次的东西。个体也有能动性,根据自组织理论,只有个体之间存在特定约束,就会涌现出整体性规律。这和充分发挥科技精英的群体能动性相比,低了一个层次。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凯文·凯利对技术产业发展也做过些预测,很多实现了,比如共享经济等
--
FROM 125.33.83.*
这是辩证分析,不是归纳法。相反,倒是可以这个概念出发进行演绎。你有点不动脑筋,乱套概念。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嗯,这是用归纳法来分析摩尔定律被验证成功的过程
: 有很多被验证未成功的定律,比如贝尔定律
:
--
FROM 125.33.83.*
那叫通过哲学分析抽取本质,不是什么单纯的总结过去。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高低之分。用现在的结果分析过去,是能看清整个过程,但对未来没有绝对的指导意义。
:
--
FROM 125.33.83.*
那不是我讲的哲学辩证分析的部分。那是用分阶段指数发展,给你讲明白产业界如何对指数式发展形成信仰的。
你这脑回路,连一段话用a说明b这种因果关系都看不出来吗?段落中心思想是啥?这个不会都看不出来吧?
我为啥要用哲学思辨代替归纳法?不就是归纳不全面吗。
【 在 vov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你说的对
: [upload=1][/upload]
--
FROM 125.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