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有“心灵哲学”,却没有“宇宙哲学”?
20世纪下半叶,随着计算机技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研究意识存在和身心关系的“心灵哲学”流派,以应每的哲学家为主(赖尔、普特南、杰克森、查尔莫斯、丹尼特、戴德森、内格尔。。),包括但不限于行为主义、物理主义、功能主义、取消主义、副现象论。。等等,提出了大量著名的思想实验,如缸中之脑、中文屋、玛丽的房间、哲学僵尸、成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觉。。很多讨论都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也给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启迪,总之是有明确的研究路径和传承体系。
但是同一时期,明明是太空科技发展的更加迅猛,并且产生了大量实际的成果:两大超级国发射了人造卫星、把人类第一次送上太空、建立空间站、登上月球。。还有太空观测技术的发展导致哈勃红移和微波背景的发现,使宇宙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大爆炸、黑洞等理论的提出彻底刷新了人们的宇宙观,涉及到了创世的思考。。那么既然人们无论从经验还是理论上都极大拓展了对星空的理解,为什么却没有产生大量的思想成果,形成哪怕是一个“宇宙哲学”的流派和体系呢?主要是什么原因?难道人类没有这方面的mental desire吗?
--
FROM 120.244.166.*
宇宙更可以观察到思考到啊,而且我主贴里说的,这个观察和思考的“视线”也更加拓展了,应该更容易产生结果。
如果说神学就是指“宇宙哲学”,那20世纪和中世纪的神学也肯定完全不一样,都要发展的,而这里很明显应该是哲学大施拳脚的领域,还是说神学已死,科学完全取代了哲学在这方面可能的位置?
【 在 rocfi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心灵可以感到想到,宇宙出了物理学就是个神学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SE 2」
--
FROM 120.244.166.*
形而上学也要细分吧,比如那么多心灵哲学的派别,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猜想或悖论作思考的
天文的问题难道就不值得一套专门的流派?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有形而上的问题的思考,可能都有助于这个宇宙学的发展。
: 宇宙嘛,不止包含天文,也应广义的延伸到宇宙内部的所有。
: 地球放到宇宙的尺度,也许就跟咱们研究微观一样?
: ...................
--
FROM 120.244.166.*
你哪怕说个“费米悖论”“大过滤器”我都认为你听懂了我在说什么。
扯一堆航天…什么的,全是科学甚至技术,跟哲学还差一大截呢,好比说“脑科学”“神经科学”就完全代表了心灵哲学,你去问问他们同不同意…先把基本概念弄明白吧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个儿都没搞明白,放话到宇宙哲学,感觉自恋感爆棚了
: 航天,空气动力,引力重力,量子力学……各研究取向本身就是宇宙哲学了,何必再冠个大杂烩的名儿
:
--
FROM 39.144.50.*
这些是实打实的现代科学成果,遵循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不是在某种新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
克鲁苏主义,还有某些人提到的黑暗森林、大过滤器都是科幻概念,不是系统的哲学体系(至少“科班”出身的哲学家共同体不会认),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进行“宇宙哲学”思考的主力居然都是科幻作家
【 在 VincentG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些大部分都属于你口中“宇宙哲学”的一部分
: 另外,我感觉一个典型的“宇宙哲学”观点,克苏鲁主义已经被广泛传播了
:
: ...................
--
FROM 39.144.50.*
你说反了
理解心智需要的数学能力应该比理解宇宙要复杂的多
伽利略造望远镜、牛顿三定律、甚至造航天飞机需要的数学都很简单,你再看看计算机科学、造半导体芯片需要的数学?
智能手机、训练大模型需要的处理器性能比控制火箭卫星的处理器强了不止一代
【 在 rioz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无法不通过数学而理解宇宙
: 因此宇宙哲学的前提是卓越的数学能力
--
FROM 223.104.41.*
不拓展宇宙,一场行星级的天灾或地灾来了,所有人都玩完
恐龙里的哲学家也没想到一颗小行星就终结了一切
【 在 kingb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宇宙没了人还有什么意义,人是关键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o guud」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