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转过来。(里面是我自己的解读)
1,购房者的房屋价格预期已经基础性改变。
潜台词是从(以前永远上涨,买房用于投资养老保值的预期),转变为考虑租金/利息成本的收益率预期(后者无疑更理性,符合价值投资逻辑)
在这个逻辑下,因为目前没有看见租金上涨的迹象,因此预期26-27年将继续下跌
未来两年内,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将分别下滑10%和5%,可能在27中期企稳
2,尽管租房量上升,但一线城市租金仍有下滑。
因为用于出租的房屋供应也在(更快)上涨(各种来源的供应,公租房等/二手房难以出售而转为出租)
(我个人觉得还有个潜台词,当然一般行业分析也不敢说,就是居民收入在下滑?)
另外,没想到一线城市的租房量是上升的。
UBS解释为主要因为房东出售后改为租房。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创新高,访谈了中介表示房东在同时出租和挂牌。
同时,当房屋投资逻辑在基础性变化(买卖差价vs收益),使得更多空置房入市。但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使得历史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因此一线会更早企稳)。ubs估计了空置率水平,北上2%,深广5-7%。整体18%,远高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13%,美国10%)
3,在理性情况下(即不考虑居民的购房偏好/投资预期等),按贷款额度和利息水平估算,房租和贷款的差额(预示了底部价格)。同时考虑降息周期的情况下,假设40bp降息,房价有38%的下降空间(仅考虑租金收益率模型,而不考虑情绪或者买卖差价预期,类似参考股票/股息)
(长期来看,长期资产投资总是回归价值,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这是这个研报的前提逻辑。看起来一二线城市受到额外因素影响大,而其他城市会更趋近这个逻辑。另外就是人口其实还会流入一二线,沽空小城市)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Pro」
--
FROM 114.246.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