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办: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一触即发,遥遥领先
--
FROM 111.202.202.*
补贴这么多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goodbudd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参照三里河一区28号楼
: 号称成本1.2万,国家给补贴50%
: 其实拆建的成本6000足够了
--
FROM 61.48.62.*
【 在 goodbudd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参照三里河一区28号楼
: 号称成本1.2万,国家给补贴50%
: 其实拆建的成本6000足够了
: ...................
没错,1.2万明显还有相对可观的利润
还是那句话,跟拆迁一样,原拆原建这事也必须有利益驱动。
--
FROM 183.241.161.*
主要是想占便宜的人太多。想着一次性发家致富的人太多。
--
FROM 1.202.170.*
只有中介觉得不好
--
FROM 27.17.157.*
不说别的。老人越老越恋家,等老的出不了门,你给个大别墅她也不换她的小破屋。
【 在 liucam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见提到,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加快建设完整社区,完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3.125.76.*
从老旧改就能看出来,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各层级执行起来根本没人真正上心,对原拆原建不看好。
【 在 liucam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见提到,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36.112.184.*
如果你看过"向前一步", 我们已经找到解决这样问题的方法.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群众自己谈, 先谈好的先实施;
最后谈不好的, 通过商谈把反对的人都集中到一起. 类似把所有不想搬的都集中到某一个楼上. 条件不会比原来差. 然后他们就保持原样.
其余的人该干啥干啥.
大白话就是: 把老鼠屎都集中扔到一个锅里, 其余锅的粥该干啥干啥.
【 在 ryanlq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哪里都很难重建,10几年前去台湾玩,发现台北市中心很多老房子,问当地导游为什么不拆迁重建。导游举发生过的一些拆迁失败 ...
--
FROM 106.38.48.*
他说的那种就不是原拆原建,而是原拆改建,图纸都不一样了,这种房地产公司肯定有兴趣,但居民的兴趣更大,你都扩容了,要不要给我补偿,补偿多少?你如果说我不要你们建筑费用什么的,百分百有人说你有的钱赚,我们是吃亏了。
gov肯定不会有动力原拆原建,没有任何利益,而且如果gov牵头,大概率又会变成麻烦,需要不停协调,把事情变成自己的。但建筑企业和业主对接,也大概率会出现认为自己机会来了,可以赚一笔的人,而这个肯定要全体签字同意才能开始动,这个就基本上不太可能。
【 在 thierryhenr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不可能的,建筑公司就跟装修服务一样,是赚个干活的钱,建筑成本都是很透明的。
: 不要用老思路来操作,不增加户数没法拿土地出让金,所以不会是gov主导,gov作为牵线,让建筑公司跟老旧小区对接,居民出建筑成本,享受老房变成新房的增值,建筑公司赚干活的钱,给员工发工资。
: 觉得不划算可以不做,房价不高的地方确实不适用,只有老房新房差价大的适用。
: ...................
--
FROM 183.192.69.*
三里河之前已经拆了很多了
财政部后面那个南七巷,现在接近20万单价
【 在 transpencil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三里河那个就一栋楼,他们还是有单位主导的,好做工作
: 其他没有单位主导做工作掏钱,很难
--
FROM 1.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