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跟@NIJIU4JIMMY讨论房子问题,观点与结论,多空自取
只要意淫,技就能精准,你的老技巧。
【 在 tellingtru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是那我对你的马甲的揭露,Nijiuchuiba、NIJIU4JIMMY、asdccy、要找五个老公的sonsmum2002,这几个都精准,其他的,待定。
: 鉴于你有自s的行为习惯,有依靠马甲来回帖、骂战、充声势的奇葩病症,你肯定还会注册马甲的。
:
--
FROM 114.254.3.*
Jimmy大妈、asdccy大妈,你又要转移话题、不讨论马甲的问题了?
【 在 NIJIU4JI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要意淫,技就能精准,你的老技巧。
:
--
FROM 124.64.18.*
不会的,他就是个无赖,脸皮厚,呵呵
【 在 NatureLo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像你这样用逻辑穷追猛打,老家伙cpu要被干爆
:
--
FROM 120.245.120.*
终于,你开始论证你的观点了,真不容易啊~ 呵呵,同时,也充分暴露了你巨差无比的的逻辑能力,呵呵,我把你的论证记录在下边了,
我来说说你论证中的逻辑错误,同时整理到下边了,
你论证的第一个逻辑谬误: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ation),它是指仅依据数量不足、缺乏代表性或存在偏差的个别事例,就草率地得出一个关于整体的全面结论,
例如,马云不躺平,所以多数人都不会躺平?现在很多人已经躺平了,所以不用等到平均工资等于平均房价,多数人就都会躺平?
你论证的第二个逻辑谬误: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Fallacy),是指歪曲、简化或夸大原观点A,制造一个虚假的“稻草人”B(看似与A相关但实际不同),通过论证B来否定A,
我的原观点A:当假设条件(平均工资等于平均房价)发生时大家都会躺平,
你制造的稻草人B:现在工资等于房价的人不躺平,
两者看似相关,实际上忽略了我观点的前提条件,两者毫无关系,
例如,马云现在不躺平,和他在某些场景下是否躺平,毫不相关,比如说,当税收到99.99时,他可能躺平,也可能不躺平,明白?
例如,你说的现在工资等于房价的人,极有可能在平均工资等于平均房价时,选择躺平,因为他们的生存压力骤降,降到躺平也可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白?除了个别工作狂,大多数这类人极有可能躺平。
好了,大龄剩女,你可以继续用你的主观感受和直觉逻辑,攻击我的观点2-3了,假设你能看懂的话,呵呵
为了清晰和方便,我多一点工作量,我来整理我们双方之前的论点,
-----------
楼主观点: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才合理
我观点1:那就都躺平了,我们一亿多人没人养了
你观点2:都躺平了,太幼稚,完全不对
我观点2-1: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时,大家都会躺平
论据:目前,很大一部分普通人努力挣钱的动力就是买房子,这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支出的绝对大头,
论证:当当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时,房子不再是负担,可以很轻松购买,这个努力挣钱的动力就没了,所以大家都会躺平
你观点2-2: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时,少部分普通人和不普通的人,不会躺平,甚至多数人不会躺平
论证:现在就有多少人收入超过一平米房价,你觉得他们都躺平了么?
我观点2-3:
你论证的第一个逻辑谬误: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ation),它是指仅依据数量不足、缺乏代表性或存在偏差的个别事例,就草率地得出一个关于整体的全面结论,
你论证的第二个逻辑谬误: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Fallacy),是指歪曲、简化或夸大原观点A,制造一个虚假的“稻草人”B(看似与A相关但实际不同),通过论证B来否定A,我的原观点A:当假设条件(平均工资等于平均房价)发生时大家都会躺平,你制造的稻草人B:现在工资等于房价的人不躺平,两者看似相关,实际上忽略了我观点的前提条件,两者毫无关系。
你观点3:靠个税养
我观点3-1:躺平后,一个人也就5000,8000的,最多300多个税,不够养
论据:都躺平后,一个人也就5000,8000的收入,最多300多个税,
论证:往大了算,500*8亿劳动人口=4000亿,小于所需的8万亿,所以不够养
【 在 NIJIU4JI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就你这个观点,我都懒得驳斥,你看看你自己的话矛盾不矛盾就够了。
: 现在就有多少人收入超过一平米房价,你觉得他们都躺平了么?
: [upload=1][/upload]
--
FROM 120.245.120.*
依然懒得反驳,你就自己反驳自己吧,反对以偏概全,于是拿个最偏的马云举例
反对夸大,于是先一堆条件“很大一部分普通人”,得出个“大家都”的结论。
和你说,我不是普通人,周边不是普通人的朋友同事也很多,别用你的“挣钱的动力就是买房子”代表我们。
【 在 absurd168 的大作中提到: 】
: 终于,你开始论证你的观点了,真不容易啊~ 呵呵,同时,也充分暴露了你巨差无比的的逻辑能力,呵呵,我把你的论证记录在下边了,
: 我来说说你论证中的逻辑错误,同时整理到下边了,
: 你论证的第一个逻辑谬误: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ation),它是指仅依据数量不足、缺乏代表性或存在偏差的个别事例,就草率地得出一个关于整体的全面结论,
: ...................
--
FROM 114.246.239.*
好吧,不转移话题了,说正题:
你现金资产多到需要全球配置以规避风险了么?
【 在 tellingtruth 的大作中提到: 】
: Jimmy大妈、asdccy大妈,你又要转移话题、不讨论马甲的问题了?
:
--
FROM 114.246.239.*
Jimmy大妈,说你又要转移话题,你这是舔着脸、上赶着来证明我说的对啊。
说正题:Nijiuchuiba、NIJIU4JIMMY、asdccy、要找五个老公的id,这些自s的、即将自s的马甲,不讨论了?
【 在 NIJIU4JI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吧,不转移话题了,说正题:
: 你现金资产多到需要全球配置以规避风险了么?
:
--
FROM 221.222.20.*
没转移啊,这话问你得有十遍了,你就是假装看不见啊。
【 在 tellingtruth 的大作中提到: 】
: Jimmy大妈,说你又要转移话题,你这是舔着脸、上赶着来证明我说的对啊。
: 说正题:Nijiuchuiba、NIJIU4JIMMY、asdccy、要找五个老公的id,这些自s的、即将自s的马甲,不讨论了?
:
--
FROM 114.246.239.*
1.你总妄图展开“质疑国内金融系统安全”的讨论,同时你喜欢把这个“疑问式”的表达挂在嘴边,我没办法制止。
2.假如你要是有个肯定句,来明确说明你这“质疑安全性”的观点,我倒是可以举报一下试试。
3.Nijiuchuiba、NIJIU4JIMMY、asdccy、要找五个老公的id,你这些自s的、即将自s的马甲,你注册来干啥,又为啥自s了,这话问你得有十一遍了,你就是假装看不见啊。
【 在 NIJIU4JI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转移啊,这话问你得有十遍了,你就是假装看不见啊。
:
--
FROM 221.222.20.*
又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我没空帮你整理,别把你脑子那一坨直接往外搬,稍微整理一下,好么?
请清晰说出你反驳我2-3的观点,例如,我XXX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是XXX。这样多清晰。也免得越讨论越糊涂,最后你又可以无赖的说,我没正确理解你的观点,你这种人都这个套路。
为了清晰和方便,我多一点工作量,我来整理我们双方之前的论点,
-----------
楼主观点: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才合理
我观点1:那就都躺平了,我们一亿多人没人养了
你观点2:都躺平了,太幼稚,完全不对
我观点2-1: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时,大家都会躺平
论据:目前,很大一部分普通人努力挣钱的动力就是买房子,这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支出的绝对大头,
论证:当当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时,房子不再是负担,可以很轻松购买,这个努力挣钱的动力就没了,所以大家都会躺平
你观点2-2:北京的月平均工资涨到一平米的平均房价时,少部分普通人和不普通的人,不会躺平,甚至多数人不会躺平
论证:现在就有多少人收入超过一平米房价,你觉得他们都躺平了么?
我观点2-3:
你论证的第一个逻辑谬误: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ation),它是指仅依据数量不足、缺乏代表性或存在偏差的个别事例,就草率地得出一个关于整体的全面结论,
你论证的第二个逻辑谬误: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Fallacy),是指歪曲、简化或夸大原观点A,制造一个虚假的“稻草人”B(看似与A相关但实际不同),通过论证B来否定A,我的原观点A:当假设条件(平均工资等于平均房价)发生时大家都会躺平,你制造的稻草人B:现在工资等于房价的人不躺平,两者看似相关,实际上忽略了我观点的前提条件,两者毫无关系。
你观点3:靠个税养
我观点3-1:躺平后,一个人也就5000,8000的,最多300多个税,不够养
论据:都躺平后,一个人也就5000,8000的收入,最多300多个税,
论证:往大了算,500*8亿劳动人口=4000亿,小于所需的8万亿,所以不够养
【 在 NIJIU4JI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依然懒得反驳,你就自己反驳自己吧,反对以偏概全,于是拿个最偏的马云举例
: 反对夸大,于是先一堆条件“很大一部分普通人”,得出个“大家都”的结论。
: 和你说,我不是普通人,周边不是普通人的朋友同事也很多,别用你的“挣钱的动力就是买房子”代表我们。
: ...................
--
FROM 120.24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