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次下跌之前的房产大神都现原形了吧
一些财经博主倒是跟得挺紧,也有提前几年说的,不过这些人说啥都无所谓,只要不傻,搜搜新闻,看看数据,认清现实就行。
--
FROM 112.103.143.*
就俩字儿,掏钱
【 在 feijiba19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说一点:好好理解领会官方的导向就对了,天天看那些所谓的大v自媒体瞎解读,早晚把自己搞残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202.184.*
不是去年,21年开始就在分化……
一直在分化!
17年以前的增量需求再21-23年几乎消耗殆尽。之所以有惯性就是因为之前政策出台也还是有大量净流入人口没资格、没钱买房。但到了21-23年这部分17年以前的增量需求消化了很多。
而到了21-23年没有增量需求后,只剩存量需求了。
存量需求分化行情就开始了,供给多需求少的老破小最先断崖式下滑。普通商品房供应也不少需求虽然也有但大部分也存在激烈竞争。价格也在缓缓下滑。只有各个片区头部头牌小区供应少需求虽然也少但勉力支撑。微微降价。
这就是典型的21年之后的分化行情。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CC2CC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年还有大神吹分化,今天基本没人提了,互联网,金融一个个高薪行业完蛋,都跑不了,一个豪宅一年跌一个老婆小的总价都见怪不怪了
--
FROM 223.72.66.*
只要能赚钱。你说啥都是对的。
就像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买前三套房子就因为仅仅是不想租房,想住自己房子。看着一直在涨的房价觉得没啥压力就买了。殊不知背后是每年人口净流入50万的城镇化进程起作用。
这就是运气……
有的时候运气很重要。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diq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这几年赚钱主要靠看政策的方向 反方向
--
FROM 223.72.66.*
三线,120以上的改善房还维持1.5w以上,
刚需的只剩好一点的学区房了,1.5-2
其余的跌个10-20%吧
【 在 CC2CC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年还有大神吹分化,今天基本没人提了,互联网,金融一个个高薪行业完蛋,都跑不了,一个豪宅一年跌一个老婆小的总价都见怪不怪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159.226.156.*
不能这么说,2016年7月我还卖了一套
那时候看住建部新闻发布会,现在网上还能查到,2016年3.15。。。
被带偏了,丢掉了史上最猛涨幅,被LP批的狗血喷头
我真想说下,不是我不对,是他们不对。哪有2016-2017这种搞法的。
【 在 tiancaik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要能赚钱。你说啥都是对的。
: 就像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买前三套房子就因为仅仅是不想租房,想住自己房子。看着一直在涨的房价觉得没啥压力就买了。殊不知背后是每年人口净流入50万的城镇化进程起作用。
: 这就是运气……
: ...................
--
FROM 183.245.54.*
19年或20年时就有很多地产文章提到了库存面积,
再分析进城换房能力的人数量,和当时大批量的120平以下的在建房,快速信贷量
果断出货
【 在 diqi 的大作中提到: 】
: 20年的时候 我有点不确定 21年初基本很明确了
: 19 23 24各卖了1套房
: 接我盘的都亏不少
: ...................
--
FROM 159.226.156.*
16-17年之前也不做数据分析。因为一直涨。攒够钱就买房,当理财。
但政策出来后尤其17.317之后形势突然变化了。这时才开始研究数据与政策。16年930政策其实zf就已经警gao了。只不过没挡住,增量需求太大了,当年供应量又极少……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diq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这么说,2016年7月我还卖了一套
:
: 那时候看住建部新闻发布会,现在网上还能查到,2016年3.15。。。
:
: 被带偏了,丢掉了史上最猛涨幅,被LP批的狗血喷头
:
:
: 我真想说下,不是我不对,是他们不对。哪有2016-2017这种搞法的。
--
FROM 223.72.66.*
20年初的时候疫情,还有经营贷的放纵
那时候,也担心会再喝一口
后来发现库存在上去,就基本上明确了。是托而已,但不见得拖得住
到21年后基本各项指标向下了。应该快速的出,23年上半年还有出手机会,23年下就哀鸿满地了。
【 在 xiaofff 的大作中提到: 】
: 19年或20年时就有很多地产文章提到了库存面积,
: 再分析进城换房能力的人数量,和当时大批量的120平以下的在建房,快速信贷量
: 果断出货
--
FROM 183.245.54.*
因为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和相争的矛盾在
已经脱离房产范围了。不是P民能理解的。
【 在 tiancaik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16-17年之前也不做数据分析。因为一直涨。攒够钱就买房,当理财。
: 但政策出来后尤其17.317之后形势突然变化了。这时才开始研究数据与政策。16年930政策其实zf就已经警gao了。只不过没挡住,增量需求太大了,当年供应量又极少……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83.2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