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住中心城区与住郊县,没太大差别。对我来说,差异不大。
我感觉你这个除了医院其他都是住郊区都能实现的啊!远近核心在于你上班在哪里,你选择的小区离地铁步行距离有多远,你选的小区周边商贸配套如何。城区也有离地铁步行很远的小区,郊区也有离地铁步行很近的小区。
而且医院这个我觉得挺奇怪的,现在挂号都是网上,选了时间段后一般都很准,卡点去等待都不会超过二十分钟,谁会那么傻下午的号上午跑去傻等啊!
现在好医院、好大夫不卡点进去预约你根本抢不到号,当天去挂号除了急诊,大概率是捡漏挂普通门诊看普通大夫,这个应该不满足大部分人对好医院的需求。
你感冒了发烧了,社区拿点药最方便。你有专科疾病,除了协和各个科室都很强之外,其他都是各个医院都只有几个强的科室,这种无论你住得远近,都需要提前网上抢号,住得近难道是在医院网络信号比你家里网络信号好?
有的号现场去排队第一个也未必有号,我同事曾经挂某知名专家,雇了个人半夜三点排队排了两天第一个也没有号,后来通过其他渠道弄到号的。
我觉得城区如果不是上班近,最核心的优势还是学区,西海好学校的学区房是现在最大的优势。
【 在 xinxinz2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住过5环外8年,现住4环里6年,这两个居住时长应该能对比出普通人的舒适度
: 住5环外的时候,迟迟不想搬进来,嫌城里房子破又小,搬进来以后不想去住5环外,主要体会是5环外交通太麻烦,每天路上单程多扔30分钟起步,现在抬腿开车去的地方都在10多分钟-30分钟左右,
: 上学6-10分钟,走快点跟慢点都不怕,整个节奏可以舒缓很多,舒适度提高不少;
: ...................
--
FROM 219.141.185.*
我看身边有钱的,是郊区别墅+城区房结合。如果娃上公立名校,会回城区学区附近住;如果上国际学校,还是住别墅了。
普通人其实就是上班+孩子上学+钱包综合选一下而已。
【 在 datou6554173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钱的肯定三环内一套,周末郊区两套,比如大兴(守着机场近)怀密或者延庆山里一套(避暑用)
: 没钱的那就没辙了
--
FROM 219.141.185.*
嗯,别人如何不知道,我自己实现了、体验了:)以前不到两年折腾跳槽一次,现在好几年没跳槽,开始是疫情、后来经济实在太差,不是薪酬翻n倍的机会,诱惑力不足不想尝试新机会了。现在上班不打卡、公交地铁都是上班半小时路程,通勤挺舒适的。天不冷不热的时候坐公交,上下步行五分钟;天太冷或者太热坐地铁,步行十分钟以内,都在室内走。
医院这些年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加上自己也人到中年,陆陆续续看过协和内分泌、北大肾内、中日和朝阳呼吸、积水潭和301骨科、北大口腔、肿瘤专科等医院,我觉得算是完整的体验过就医体验了。特别早北大口腔还用过黄牛,一次不超300,后来北大口腔自己有小程序了,这个钱也省了。现在都是挂好号,卡点去医院,压根没有说那种要等半天一天的时候。
学校这个的确没有发言权,没钱买学区房居住,也不想租房。小学的时候,托人试了试进不了六小强,次一点的附小又不想折腾,上了郊区最好的小学。小升初也考虑过再择校,但是朋友家的娃早两年跨区择过校,经验教训就是不是头部的娃,去了头部也是垫底特别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再加上躺平心态就歇了。不过中考会不会折腾要再看。
【 在 xinxinz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分人能实现远郊舒适度么?能选择上班的地方么,未见的吧,你要说能实现可能局部人群吧
: 学校,通勤,医院的方便远郊没有舒适度的,我是体验下来的结论,你是体验过么?
:
--
FROM 219.141.185.*
周末去哪都要开好久的车,这个真要看住哪个郊区。
特别早在5号线北边上班的时候,租房的时候住北边的郊区,周末开车去玩,真的是晚一点出门或者回来,哪里都堵,烦死了。
后来换工作不在北边了,买房也不在北边郊区,实现了非黄金周假期大部分节假日都不堵,体验感好多了。
现在有百度地图看各个时段的拥堵情况,卡点出行,体验感更好了。
【 在 someaote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在哪上班了,通勤单程一个半小时这样就很难幸福了,在大房子里也就睡个觉的时间,周末去哪都要开好久的车,也没啥品质和个人生活
--
FROM 219.14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