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想起了当年和中介斗智斗勇
前面那个1500w成交的还是功课做的少,也是不差钱,怎么看不像是家里做买卖的。
当年买二手房,先是在网上做功课,准备看房前特意买了两张新的手机卡,注册了一个新微信
给绿中介留的是赵先生,黄中介是钱先生,路边的小中介是孙先生。精力有限,如果还有其他也会有李先生和周先生的。
觉得那些年绿中介的房源还算透明,在网上也进行了筛选,不过对三家中介都没说过自己的底线
当时是手里有100,想贷个180,买个低于300的,跟每个中介都说最多能买个两百四五,手里只有78十。于是,中介在你的忍耐之下推荐的都是垃圾。尽管这样,带看几次之后你就摸清楚了片区的均价,那些比你想想中便宜点的房子的硬伤,你提高预算之后也知道房子的水平抬高多少。
最终成交还是比较有戏剧性的,黄中介给介绍了一套房子,说钱哥这套有点超您预算(正好在我的购买区间),不过真的不错,你要不要看看。我当时说今天得回家商量筹钱,明天就去看。结果第二天迟迟黄中介不联系我,我打电话问,黄中介说哥,你这个一犹豫,昨晚绿中介给卖出去了。于是翻开绿中介的app,明显还未成交。于是给绿中介打电话,绿中介说赵哥,这个超您预算了,而且业主也强势,你要是约,今天只能排第三,我们和卖家签的是独家。我当然不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排第几无所谓,你们既然签了独家,我就一个要求,我和业主直接谈,你们中介出去。于是,就这样把这套房子定了。知道最后签合同,绿中介才知道赵哥不姓赵。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更重要的,电话后来也变成了小号,一直在用。现在还会偶尔接到骚扰电话,赵先生,我这里办理无抵押银行贷款。。。而钱先生和孙先生,明显被骚扰电话忽视了,所以,你懂得。。。
--
FROM 106.36.10.*
我的这个情况只是个例,并不一定具有广泛代表性。但至少从我的样本来看是这样的
【 在 spritesw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后一句是说绿家卖信息,黄家不卖?
--
FROM 106.36.10.*
我的逻辑是到不至于中介死全家这么极端,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情况没有他们买不成房子
但小心使得万年船,中介的话,我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轻易相信,必须反复交叉印证加上自己的分析
当然,我自己的底线也不会轻易暴露给他们,因为这帮家伙太会见风使舵了
【 在 heenyely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版上很多中介
--
FROM 106.36.10.*
八九年前吧,北京一直都是卖方市场
【 在 spritesw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问下lz是哪年
: 我买二套那时候是卖方市场,这么操作可能房子就被抢了
--
FROM 106.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