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智能家居家装设计的核心是围绕“人-空间-场景”构建自动化联动系统,让设备根据习惯主动服务,而非单纯用手机控制单个家电。需通过“感知-联动-执行”的逻辑,实现设备协同,而非单一设备堆砌。
一、前期关键准备(决定后期体验)
 
1.确定“控制中枢”:优先选支持Matter协议的网关或智能音箱(如苹果HomePod、小米多模网关),确保不同品牌设备能互通联动,避免“设备孤岛”。
2.水电阶段提前规划:窗帘盒预留电源(供电机)、床头/沙发旁留插座(装人体传感器)、卫生间顶留零线(接智能浴霸),开关预留零线,减少后期明线改造。
二、核心设计原则(避免踩坑)
 
1.需求优先,拒绝炫技:先明确家庭成员习惯(如老人起夜、孩子放学回家),再匹配功能,而非盲目安装“用不上”的设备。
2.分步落地:基础功能(灯光、窗帘、安防)先装,进阶功能(环境联动、能源管理)后期补充,降低初期成本和复杂度。
三、核心生活场景设计(最常用)
 
1. 便捷化日常场景
 
- 晨起模式:例如闹钟响后,卧室窗帘自动开至50%,床头灯渐亮,厨房豆浆机启动,同时浴室提前预热至28℃。
- 离家模式:手机APP一键触发,所有灯光/空调关闭,门窗传感器自动布防,扫地机器人开始全屋清扫,燃气阀关闭。
 
2. 安全化守护场景
 
- 夜间安防:夜间10点后,门窗若被异常打开(如小偷撬门),本地声光报警器触发,摄像头自动录像并推送视频到家人手机,同时联动客厅灯闪烁提醒。
- 厨房安全:灶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超过280℃(干烧风险),自动关闭燃气灶,油烟机最大功率运转,手机同步弹窗报警。
- 独居/老人家庭:门窗传感器检测到“白天长时间未开窗”,自动推送提醒;水浸传感器检测到漏水,立即关闭总水阀并报警。
 
3. 人性化细节场景
 
- 起夜场景:夜间(22:00-6:00)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下床,床底小夜灯自动亮起(亮度30lux,不刺眼),卫生间灯随之开启,返回床上后自动关闭。
- 观影场景:按下遥控器“观影键”,客厅主灯关闭、背景氛围灯亮起(暖黄色),窗帘闭合,投影仪+音响自动开机并切换到观影模式
--
修改:dikang FROM 111.164.24.*
FROM 111.1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