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原创][心得]装修日记完结 交作业 没有风格的装修
【 在 david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真不错
: --
:
开始有点自信了
--
FROM 61.148.242.*
【 在 vvi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收藏一下!
: 【 在 feidiyasi 的大作中提到: 】
: : 第一次写这样东西,很紧张
: ....................
多谢
--
FROM 61.148.242.*
装修日记八 陈列摆放 养成 软装(下)
上次去日本的时候,我和咋啦从京都的小店里看到一个小木箱,木材很薄,外面贴着一层影木皮,是个旧箱子,很简单好看。打开后里面还有暗格,最大的玄机是在小箱子的后背板侧面漏出一丁点大约5毫米的一个小三角头,用两个手指轻轻一抽,出来一把尺子,上面有刻度还写着药局体温计。我俩就抱着回去了,到客栈发现还有一节被锯断剩下的木桩,上面是一体的下面开始分叉,像极了人体,然后和客栈掌柜的协商买下来。老板年龄比较大,唯一关心的是我们买来做什么,告诉他只是用来当装饰放在桌子上观看,然后同意让我们带走。这样把箱子和木桩包好就是一件大行李了。
去景德镇的时候捡回来一箱瓷器,东西都不名贵,但是它们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我们联系在一起。
填个坑 软装养成
之前好像挖了几个坑,玄关的已经补上了,还有软装的一部分养成。
从房子时间轴上的空间养成可改造性能,到软装上更重要的也是养成。软装分开两部分写,先啰嗦了质感,物体到空间的质感,然后再说养成,这是我的逻辑顺序,也没有对不对。就这么来吧。
房子从装修完的时候是它新的生命开始,我一直这么认为。然后从选择家具到小的使用器具或者装饰器具。就都没办法着急,更没办法达到一站式采购,进几次建材城或者家具城,就都买齐了。这是在完成任务,并且最后任务都不会完成的很好。有设计师跟着买每一样东西效果能达到,但是不一定全部都是你喜欢的。
选择东西是真的很纠结。很多人应该经历过,正好需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它就在哪里等你。这个很难,出现的时候又都变的很简单,带来更大的喜悦感。
我们家的家具七零八散的哪里买的都有,有朋友问我你家具是哪家定制的,我一时竟然答不上来。寻找每一件物品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模样,然后去做对号入座的事情,看一家没有,就换个地方。今年装修从去年就开始看家具了,尺寸大小模样然后空间改造的时候能不能放的下,每一件都是单独去找的,找了大半年也没有完全找到。找不到就先放着,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蹦出来了。
除了大件家具,剩下的小件,摆设挂件布艺什么的,就是一个漫长的添置累加的过程。网络上有很多视频,宣传的收纳干净整洁的装修风格,进屋后几乎什么都看不到,所有的东西都收纳到柜体里,也有为了收纳而收纳的做出几百个柜体。我理解这样的生活方式,只能是这个人全部生活时间里很少的一段时间,甚至都不会超过3年,房子从住进去到三五年后,没有任何改变,那是酒店,或者说是单身独立的个体。因为一旦纳入另外一个生命体,这个生活的模式就会被改变,养过孩子的一定都有深刻体验。
所以那样的家那样的装修,是在视频里出现的。
房间到几年后家具更迭,物品升级,小摆设的增多,都是一点一滴的见证着时间,和情感。大件的家具是在短时间之内我们要完成的,可以提前在网上搜寻,多看样子,找到自己喜欢的,多花点时间,甚至可以在没有房子的时候碰到好的都可以买下来,实在没办法完成的可以拍好照片收藏起来,等待时间到的时候一起把他们搬回家,可能这样的选择方式不能适合所有人。但总归得有自己喜欢的几件东西。
小的装饰物,比如照片墙。我一直不理解照片墙要在装修完选几个照片装裱好都挂上去的人。照片的意义更大,时间和回忆更多,仅仅那几个照片摆在墙上什么也代表不了,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装饰审美,反而成了跟风从众的一个没有乐子的事情。
想象一下,从你们家的一面墙的一角开始,照片上记录着一个人,到两个人,到三个人,更多人,有笑的,哭的,或者只是一个手势,也可能是刚喝完酸奶嘴角挂着白色的一个特写,孩子画的第一幅画。有大有小,没有规律乱挂着,镜框也不一样,黑的白的,木框,金属框,彩色的,长的,方的。
书柜里,置物架上,放着不知道从哪里,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遇到的那个小东西,看到满心欢喜,就带回来的。
不要为了装饰而装饰,让每一个物品都带着心情,像人类的本能一样,获得的战利品,看到有象征意义的小石头,某一刻的画面,把这些转换成实体,一点一点放在他们应该放的位置。时间长了,会发现,这种没有规律的摆放,这种没有审美评判的杂乱,竟然发挥着不可言语的美,透着空间的质感。这样的美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美只有时间能打造出来。
家具的摆放
来北京这么多年,经常去的地方还是哪几个,没怎么变过,就像出去玩就会去哪个地方菜市场一样。所以我知道我要的东西大概在哪里。一直没有安利过东西,这次安利大家一个地方,高碑店家具一条街。
高碑店是个村子,在四惠东往东一站地,路南,一直都生产实木家具为主要经济来源。也可能是我住在东边,所以一直生活半径都没能很扩大,对于西边和北边的都不了解,所以我只能推荐我自己去的地方。有知道更多地方的希望留言。
高碑店家具一条街东西也是层次不齐,都是成品的新的东西多,然后在距离这个地方不远的双桥地铁往南也有一条街叫,家具又一街,这里大多是近几十年内的老货多,都破旧不堪,整体像仓库堆积着,自己要有耐心的挑选。然后在宋庄、燕郊、顺义也都有类似的实木家具店,后面这几个偏做旧,新木头做好后再做旧,这个得分人了,看不上的看一眼就会都否定的。
高碑店这里推荐一家,叫华伦家具。他们家是精心设计并且陈列摆放颜色材质搭配很讲究的,上海和北京都有店,他们家属于把木材诠释的比较好的。
写灯光那篇的时候说宜家的东西在店里和在家里看起来不一回事,除了灯光这个最大的原因,还一个就是摆放陈列。
我们正常的空间使用习惯是物体沿着墙边摆放,没有放在中间的大件,除了沙发前的茶几。这样放置的好处是省空间,看起来可利用的空间大。然后惯性的思考方式就是客厅里要有的是沙发,茶几,电视柜,和餐厅连在一起的就还有个餐桌椅,基本上没有别的了。无论选什么样的家具,最后屋里成型应该差不太多。
我们再去逛街的时候,仔细留意下,摆的好看的家具展厅,除了以上几样东西,还有没有其他的,然后就是这些摆的好看的家具位置都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最简单效仿的方法。最后是根据户型来具体搭配自己家空间。
对于摆放陈列上,在一个空间里,物体的高度,如果有条件达到,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物体,这样这个空间的层次感一下就可以拉开,在视觉上讲究透和隐,才能达到层次,这个在园林景观是很常见的。在家里我们客厅上面说的,仔细看是缺少高的物体的,客厅越大就会显得越平,没有层次。高的物体也不一定就一定是柜子,也可以是大的落地灯,也可以是植物,或者高桌上面加大件装饰品。都可以达到高度。空间够的话,可以尝试沙发不靠墙摆放,这样沙发的后面是可以有很多发挥空间的,沙发的后背和沙发上的人也会增加很多互动的方式。
然后还一个小问题,卧室里床头柜,看个人习惯,如果床头柜略高于床,也会提高层次,或者床头灯高过床一点点。床头后面的墙体,就不要在挂个画或者什么照片之类的了,条件允许卧室够宽,那就在床头柜两边做延伸放装饰物,卧室和我们家一样很小的话,只够放下一张床俩小床头柜那就沿着床的宽度向上做延伸。
总之不要所有的装饰物品,是看了别人家这样挂自己也这样挂,觉得就是对的了,大家有什么不一定代表你就一定得照搬,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所有的装饰物品,不知道的就留白。
自留地
我养东西真是不会养,养的一些植物,都不如干花在我们家存在的时间更久。
到现在庆幸是的15年3月份种的火龙果还生命力旺盛,到现在2年多了,没长很高更不会结出果子,当成一盆草养着给你们看看照片哈哈哈哈,改天我去大师哪里移过来一些。
大师现在卖地图,还不错,等装修好了我得去讨个回来挂在家里,比很多装饰画都好看,更有意思,是他自己每个城市画出来,然后在把纸雕刻成镂空的进行装裱。可惜的是我想要个拉萨的地图,他没有,只能要个北京的了看来
软装啰里啰嗦的写了两次,还不知道我家装出来是什么效果呢,等照片出来估计得到7月8月了吧,我肯定会交个作业。
回头我想做个灯餐厅用的灯,如果能做成功我就把灯发出来给大家乐一下。
--
FROM 124.126.183.*
【 在 nashhengs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mark一下,收藏!
: 【 在 feidiyasi 的大作中提到: 】
: : 第一次写这样东西,很紧张
: ....................
慢慢看得
--
FROM 61.148.244.*
【 在 dreamgzz 的大作中提到: 】
: mark,慢慢学习
: --
:
希望有帮助
--
FROM 1.202.97.*
装修日记九 仪式感 厨房
仪式感 —— 象征开始或者结束,更像是存储了一段记忆,或者说记录下生活节点,一个标志性的动作,一个永远不会拿掉的配饰,仪式感是事,是人,是物,是我们人生活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应该存下的棺椁。
仪式感的东西事情很多,过年、生日、毕业、结婚、分手、学会骑自行车、一张图片、一首歌等等。就像我们朋友圈,很多记录只有你自己才可以看得懂,一句话,一幅图,或者空白,也许还有特定的人也可以看得懂。因为我们用一件物或者一个动作一件事情,对我们刚经历过的记忆做个存储,一种形式,是开始也是结束。
总之,以我的文化程度,我肯定解释不清楚这个有点心理又有哲学范畴还牵扯宗教的词。
我知道
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
养过花花草草小宠物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这个小家伙去世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小小的仪式,或者埋了插上一根草,或者把它放到一个什么特殊的地方,地方并不特殊,只是你自己觉得特殊,然后说几句话,就像是把这段感情完全的放在这里了,之后慢慢会淡掉,如果不这么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念念不忘。
到拉萨,就能看到很多朝圣的人,磕着长头。还有他们手里的念珠,一串念珠上绑着的很多零碎。有人说去了拉萨能洗净心灵,然后就会有更多的人说那是扯淡。我到觉得,谁说的都没错。对于去西藏的人来说,都是有点点向往的,一直没有去心里就像压了石头,这个石头就得到去过之后才会放下,起不起得到净化心灵,但是心里顿时会觉得舒畅很多,那是完成的感觉。没有一点向往的人,去过后,会认为心灵会变化,那真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入了教,不然很难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意识形态。
我手上一直带着两根鸡血藤,对于我而言就是个仪式,因为第三次去西藏的话,会带上第三根。可能它又皱又细,但确是无可替代。
二十四小时的旅程
咋啦的工作特殊性决定她在周末都要上班,因为周末会有很多小朋友有时间去上课,然后五月是她们比较忙的时间段,整整一个五月都没有休息,一直捱到端午节,她们还只放一天假。休一天其实也没办法缓解疲劳,她一直想出去玩一下,这个想法压了很多天,所以我们决定出去,哪怕只有一天,因为可以完成她心理这个小愿望,会比在家睡一天更有缓解压力效果。
下了班就比较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她想骑马。我们决定去京西草原,在网上搜了一下这个比较近,再加上没去过。还有就是要完成一个露营,所以带了帐篷睡袋还有零食。
晚上十点多出发,接上她一个同事。果然很近,上了高速没多远就出去了,不到十二点,导航显示我们到达目的地,这么快。没有灯光,看不清是个什么样子的草原,就着车灯的光原地转圈看到的是种植用地,农作物,这里那里是草原。瞬间沮丧,到是闻到了一点马粪的味道,还有几个草原摩托。不是我们想象的草原,掉头就走,临时决定去草原天路。
从新上高速大概2个小时的时候,到一个服务区,我迫不及待的打开泡面,外面还下着雨,跑到开水炉的地方接了水,等着泡面泡好吃到嘴的那个瞬间,我才觉得,恩这是出来玩了。咋啦说你是不是就一直等着上服务区吃个泡面就圆满了。是啊这就是个小小的仪式,旅途中我一定要吃个泡面,就像完成了一个记号,不然会一直惦记着。到最后也会觉得没经历旅途。
凌晨三点,到达野狐岭入口,一路上下着雨,到天路入口的地方,雨没停止。咋啦其实一直等着的是支帐篷,看着下雨只好找了家旅店住宿。第二天晴天了,睡醒了觉快中午不着急不着慌的沿着天路慢慢走着。草原天路我们去过两次,这是第三次了,第一次一路上过去就没见过几个人,第二次是和大师一起来的为了给我俩拍婚纱照,就是睡的帐篷。然后她就记上了。
吃过午饭,顺着路找了个小地方,支起帐篷睡午觉,这下她就满意了。睡醒后,沿着路往外走,路上寻找着我们之前拍婚纱照的点,发现一个都找不到了,变化有点大,还修了很多停车场,安全了很多。我们赶着天黑前出来上了高速,回到家又是半夜。在一个地方一天内能睡两觉的话,会隐约感觉,过了两天。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个错觉,我和咋啦经常会有,一天过成了两天的时候。
厨房的仪式感
不是要写厨房的么,哈哈哈哈哈
我真的是个最二的写装修日记的业余选手
家庭中仪式感最强的是哪个区域?
现代化都市里能够营造过年仪式感味道的地方在哪里?
厨房是一个人的厨房还是全家人的厨房?
餐厅在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时才感觉到有客人来家里吃饭,相当长时间里是不会在家里请客的。过年是因为有亲戚,但是也不多。但是餐桌文化,是我们特色的社交文化,大小事情都是在餐桌上谈的,所以大家也都流行下馆子。现在倒是都流行在家里聚一聚,朋友,同学,同事当然能请到家里来的也都是关系不错的。
然后家里有小孩的,能有一个很大的操作台和孩子一起做做手工拼一个玩具,摆一桌子的小工具。朋友们到家能围绕桌子一边看电视喝水还能玩桌游。
平时咋啦做饭我肯定是打下手,择菜、洗菜、洗碗这些工作是我的,还有更重要的是聊天说话,或者看着电视。
比如过年,一家人围着桌子包饺子,看电视然后,厨房里的人还能和我们一起说着话。
现在家庭空间布局的重心慢慢在向厨房餐厅偏移,每次看电影看到一个画面,比如速度激情里,他们在结束仪式上就是大伙一起围绕餐桌,坐着一圈人,由一个人来祈祷,完了再开始用餐。欢乐颂里安迪的厨房,出镜率也是极高的,另外三个女孩的房间里也是经常在厨房和餐桌上进行交流。
所以在我们现在的装修里,空间分割。尽可能的留出厨房和餐桌的沟通,以及餐桌的用餐区域的独立存在,客厅相对弱化一些了。也就是做成开放或者半开放的厨房。那可能会对喜欢烹炸炒的家庭来说,担心油烟过大,或者又看起来很乱。
这个还得从空间上先做区分,大房子无疑可以单独分化出一个小的区域只作为炒菜,其他工作在外面完成,也就是说分化出一个单独的中厨封闭区域,主厨做菜也仅仅是进去抄完拿出来。然后是小户型,不得已保证大空间的使用就要做成完全开放的厨房。剩下的户型在结构上如果可以调整成,餐厅厨房一体,客厅一个,就是最好的,客厅够用,餐厅和厨房的空间又能满足使用,还能兼顾封闭照顾到其他空间的油烟。那完全开放的厨房,能降低油烟的办法有限,主要是大吸力抽油烟机,然后可以在操作区挂一个半截的门帘一样的布,可以有效的遮挡住一部分水汽,和油烟。但是气味是比较难遮挡的,另外就是新风系统,可以在做完饭短时间内把空气换一下。我觉得也没必要因为厨房去改变很喜欢的饮食结构,喜欢吃什么还是吃什么。注意勤快点收拾卫生就好。
这里面有个抽油烟机,你去现场购买的时候,售货员都给你演示,吸力超大很快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现场演示条件烟机上面通风口是完全敞开的,然后机器止逆阀有的是拆下来的,拿回家我们装上,机器本身带一个止逆阀,在通风管道那边再装一个止逆阀,会看不到你在销售哪里看到的吸力效果了,如果你机器里带止逆阀,那个烟道的地方就没有太大必要安装了,做好封闭就可以,还有烟道和机器的距离尽量近,否则也会排泄不畅哈哈哈哈。
我们家厨房的操作区域应该会挂一个帘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咋啦厨房
厨房的餐桌作为重要的社交沟通场所,上面缺一个灯,重要的餐桌灯,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最近看灯都看的头疼,因为被淘宝一个老板怼的只能自己看到下单,什么问题也不能问。
如果说生活有眼前的苟且,希望回到家能有一些存放感情的诗和远方。
--
FROM 115.171.15.*
新更新的 有点二啊哈哈哈
--
FROM 115.171.15.*
又一个周过去了,没有写什么东西,最近琢磨灯呢
--
FROM 124.126.135.*
装修日记十 期待已久的灯——冈仁波齐
这次日记真是隔了好久好久
因为从上次写完,到这次要准备写制作灯的图像视频素材,一直到做完才能陆陆续续有点图片,也才能知道最后长什么样子。
不过到写这个过程的时候,目前灯也是还没有装上去的,还不是最终的样子。等到安装好交作业的时候一起再拍俩图片。
是巧合还是注定
须弥世界的宇宙中心,万山之王
在最后给灯体造型上颜色的时候,翻到了朋友圈很多人转发了朴树的一首歌,是给神山冈仁波齐电影做的主题曲。然后打开购票的APP,看到确实有《冈仁波齐》电影要上映。
在我做灯体之前也没有想到以冈仁波齐做原型,逐渐修改的过程中改变了注意。做完后我和咋啦去看了电影,电影我俩一定会去看,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去西藏的原因,也是咋啦转过山后心心念让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是巧合也是注定吧。
在宋庄一周
宋庄是个以美术范畴类的艺术家居住进行创作的村落,我来宋庄是奔老五这来的。
老五是我大学同学,和很多宿舍的兄弟一样,按照年龄大小排的。上大学确实是个神奇的事情,好比如说这次高考完的同学们,等你们九月份开学,很可能会遇到你这辈子很重要的朋友的其中几个,就是和你一个宿舍里的兄弟。
有一种朋友是在一起即便不开口说话也不会尴尬,老五是其中一个。
他在宋庄做雕塑,有泥,有刀,有石膏。
按照最开始的一个设想,先去灯具城找合适的光源,这一找就是三天,十里河和北五环的灯具城都去了,隔行如隔山的我拼的就是时间。最后虽然买到了体量合适的灯,但是要想看打出来的光合适不合适就得等安装完才能知道了,我又喜欢这样的期待感。
去老五哪里之前,先焊了一个架子,拎着就去了,别的都没带。
大概的过程是视频里这样的,拍了每个环节的一点点。
先来看看最初的想法,是想做一个空岛,悬浮在半空中的一座山,像天空之城一样,所以我在选择灯源的时候又要体积小,还要瓦数大,才能尽可能的把灯嵌入到下半部分的山体里,因为桌子是长方形,灯的大概形体也会是长的。然后我就照着这个方案开始实施了。
首先把架子缠上铁丝用来挂住泥,第一天和第二天 我都是在堆泥,把大的体量加出来,一边调整上下的造型,心里默默念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还有山水画的层次。
到后面两天,我在山的下面开洞用来安装灯源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不是想象中的那个货啊,有点异形的感觉,还像卵,带一点点恶心,这要是挂在餐桌上会影响食欲把。调整方案,增强装饰感,考虑再三把下半部分截去,换成平的用木材解决,这样整体和下面的桌子也能协调。
山只剩下上面一半,没有空岛天空之城的概念了,转念想不然做成神山好了,我心里想的但是没见过,算是个念想,调整了方向把很多高的去掉,查看了图片选了冈仁波齐主峰的原型来参考。
后续又调整两天,在翻模之前去东坝找木材,我确保找到合适的木材做成灯的底部才能翻模,最后选取了椴木认为比较合适,整体较轻,木质细腻,不太宜变形,颜色干净。把木材加工成需要的尺寸,然后找师傅借了钻头,开孔砂纸打磨,不准备上漆。
然后心怀忐忑,翻模上效果,因为冈仁波齐是个四面山类似金字塔形状,山上有一面是断层的感觉,齐刷刷的就会没有雪了,山体颜色很重,想要不单调,用老五的话说是“你做的不能是工艺品,还是要偏点艺术装饰”所以重色的部分上色也很多遍,来回调整。老五是个督查一样一直强调不能单调颜色要丰富,红的黄的蓝的绿的都要有。最后还不要看出来。
玛旁雍错 一山 一湖
山体做完,木板也完成了,这俩结合在一起还是显得很突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缺少一个链接。思索良久没有结果。恰好刘文奇老兄让我去帮他拍肖像,我是个极其业余的摄影爱好者,不过我很愿意去尝试,肖像很难拍,不是影棚里的人像,我理解的肖像是拍一个人的魂。
刘文奇是个用自己语言来诠释木材的,做家具的行者。很乐意尝试各种表现手法,工作室在草场地,我闲着没事过去找他。还是第一次去草场地,他带我穿过艾未未的那个红房子群体,去了半木。半木进门大厅的地面在靠近采光区中间地面上整个铺了一层镜面,第一眼很是奇怪,走进看了看应该是想取水面的意思,镜面的好处是更利索一点波纹都没有。
我突然意识到我少了东西,那个灯,本身最开始的想法是在天空之城平坦区域做个洼地,然后养鱼的,方便在二楼看起来有个看头。最后改成神山和木板结合后这个也取消了,挖不下去了。不过在阿里冈仁波齐旁边,还有一个圣湖玛旁雍错。一山 一湖才是阿里。
看到半木用镜面来代替水的做法,好像找到了山体和木板的结合链接符号,决定把木板上半部分用不锈钢包起来,这样山在顶面有一个反射倒影,虽然不很明显,但是这样才算是完整了。只能算个意识流了。不解释也没人看得懂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心怀忐忑和敬畏做完了这个灯,还没安装,也不知道效果。
生活也是这样把,期待才最有意思。做个有趣的人,寻找自己的宝藏。
有一扇朝西的窗
让我忘记所有忧愁
--
修改:feidiyasi FROM 219.142.145.*
FROM 219.142.145.*

--
FROM 21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