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发现所有的明穿小说都不待见袁崇焕啊
咋回避呀?议罪文本不都贴给你了么?
“每岁饷银数十万,不以给兵”
那就是每岁发多少贪多少啊
你问这个100万是啥意思我没看懂,意思是只要没贪够100万,
虽然“不以给兵”,也不算贪?
那你这个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价值观,我不敢跟你细聊啊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继续回避问题
: 100万毛文龙到手没有?
: 袁崇焕可是言之凿凿毛文龙已经贪了
: ...................
--
FROM 114.245.93.*
龙武登津、官舡、私舡一共400多艘船
运人“不过万余人而止 ”
而东江“从未为兵”的屯民是散居各岛,大概9-10万。
一年只有六月是季风风讯窗口期,而这个窗口期“未必皆可行船 ”
平定东江之后不久就是己巳之变,己巳之变之后袁崇焕就下狱
你问袁崇焕办没办,
袁崇焕说他也很抱歉呐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又回避问题
: 袁崇焕表示可以“关外随便安插任其自为屯种可也”,然后“帝从之”
: 毛文龙没办,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袁崇焕办了吗?
: ...................
--
FROM 114.245.93.*
靠粮食活着啊,
还是说你觉得东江的屯民是个啥未来战士变形金刚么?
他们活着不吃粮食要吃白银?
东江屯民活下去靠的是屯田和朝廷运输的粮食
如果屯民屯田+朝廷运输的粮食活不下去,就应该让他们回关内减少人口压力和粮食压力
对于白银,毛文龙本来就“不以给兵”
那么一直强调朝廷少发银子,就活不下去的到底是哪个“东江”,
是东江的那些人一定要靠喝民血吃官银才能活下去呢?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还是不回答毛文龙拿没拿到100万
: 然后毛文龙发多少贪多少,东江喝西北风活着呗
:
--
FROM 114.245.93.*
当然都有困难
但正如你说的,困难分主观客观
船只条件决定了运输极限是万人左右
季风条件决定了六月到十一月的“中间五个月”是不具备大规模海运的风讯期
所以袁崇焕遇到的这个问题,叫客观问题
毛文龙从东江开镇跨天启崇祯两个时代,按户部的奏书除了天启1、2、3年尚算恭顺
其后就一直裹挟辽左难民要钱
这么多年,
朝廷有政策可以内迁难民
每年一个的海运周期,运粮船每每空返空回,运输有条件可以内迁难民
结果难民运不回来,只能在岛上饿死,由朝廷付出极高昂的运输代价维持,
这里头的问题,
就叫主观问题
谁制造了客观问题?是气候是洋流是季风
那么谁制造了主观问题呢?是需要难民留在东江的人,此乃主客之别也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袁崇焕不办就是各种困难
: 毛文龙不办就该杀
: 毛文龙是六月杀的,己巳之变是十一月的事情,中间五个月袁崇焕遇到了巨大的客观困难,不能问,问就是各种问题
: ...................
--
FROM 114.245.93.*
袁崇焕杀毛,
归类为袁和毛的矛盾,用放大镜去找他俩的冲突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毛有什么问题,他干过什么,跟袁崇焕可以说毫无关系
他虚耗粮饷怎么了?钱粮是朝廷的又不是他袁崇焕的
他通敌叛国怎么了?东江本来就是化外之地,是失控的区域,连朝鲜都被打降了东江降与不降有什么实际意义?
毛不听指挥怎么了?辽东的反后金势力有一个算一个,朝鲜、朵颜、林丹汗有一个是听调听宣能省心的么?多毛一个不多少毛一个不少
袁崇焕的工作是后金,从他的工作目标来说,看的是宁锦方向与后金的军事对峙,
像毛文龙这样的,他能不能打,好不好管,听不听话,根本屁关系没有,
他有什么必要去掺和毛文龙东江这个从天启时代开始近十年都搞不定的乱窝子?
但袁崇焕参与进去了,而且用了杀毛这样激烈的手段,
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他在完成一个他本职工作目标职位的任务目标,帮助崇祯完成财政平衡,节流开支
所以袁和毛之间的矛盾,是崇祯和毛之间矛盾的延伸
拿起放大镜去看当时袁毛写过什么信,说过什么话,根本就毫无意义
得看崇祯和毛文龙之间的互动
才是毛文龙之死的核心
用八竿子打不着的袁毛关系,来解读毛文龙之死,本质是错误的定性了袁崇焕之后
反过来倒给这些定性找依据
你挺袁说袁崇焕是民族英雄,我反袁就要把他打成卖国贼,如此而已
【 在 Carlit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本来就没说是否有权,是否有理呀。
: 挺毛派中一部分人与挺袁派争论的不是有没有权杀,也不是有没有理杀,而是权衡利弊,学学统一战线。
: 挺袁派很大一部分人是文官思维,清流书呆子,还一根筋。
--
FROM 114.245.93.*
怎么可能关系不大
“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内地,策不能御,被劾”
刘策活不成了
是因为大安口破口,遵化破城,
后面围堵后金军队这是给将功补过的机会,你堵住了甚至运气更好击杀敌酋
那么皆大欢喜,你没准还有机会升官授勋荫封子孙
没补过,那对不起你就要负责了
所以他的责任点,不在他将功补过这块,在前面,你将功补过这块做的不功不过,
那不叫“没责任”
那叫死期不远了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是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呀
:
: 我在知乎找到一个答案,认为袁崇焕让关内军队进各个县城坚壁清野,他自己在蓟州和皇太极对峙
: ...................
--
FROM 114.245.93.*
哦,那你的证明呢?
不能你说罗织就罗织啊
你说东江维持不下去?为啥一年运这么多粮食,不给银子就维持不下去?
你又不是九边重镇那种全职脱产战兵,
屯着田还有朝廷发放的米粮为啥不给银子就维持不下去?
东江人民是吃银子拉银子的未来战士么?
再说朝廷不是允许你内迁么?维持不下去,老百姓放回来啊,你扣东江干啥?
大明朝上亿人口,也没讲都得朝廷发银子才能活的屯民啊
所以到底是谁离了银子就不行呢?┓( ??` )┏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你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这个“不以给兵”是袁崇焕罗织的罪名,不是事实
: 事实是,袁崇焕定的饷银是47万两,毛文龙拿到的饷银不超过33万两;毛文龙拿着远比袁崇焕定额低的饷银,还“不以给兵”,还能把东江维持下去,根本不符合常识
:
--
FROM 114.245.93.*
不能,所以刘策才必须死
大安口破口遵义被攻占,是己巳之变的起点,
这个起点是怎么造成的呢?
是汰兵索饷哗变放火开城,刘策如果不死,那这一路倒退责任在谁?
在谁在汰兵,为什么要汰兵?这一路往上的追问
这个追问能成功么?不能,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叫皇权社会,皇帝顶天下罪己诏,
这还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觉悟。
所以刘策必死
后面蓟州防守、堵截,那都是叫补救,是你已经必死了,给你个机会看你能不能把自己救火
那么前面这些我们都可以黑不提白不提
当然你也顺便保住了皇上的面子
你保住了皇上的面子,皇上就能保住你的命根子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道理
: 所以明史袁崇焕传里 袁崇焕才认为 责任应该是刘策的
: 但以当时的条件,刘策能防住么?
: ...................
--
FROM 114.245.93.*
你要觉得逻辑不通,我就给你梳理下事实
崇祯上台来遭遇的第一个执政危机,是崇祯元年宁锦、蓟镇多地的士兵哗变,当然也包括彼时的东江,东江此时索要的军饷已经到了100万两,相当于关宁军的5分之一。
这是大明最强的军事力量,在新登基皇帝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可能演变成军事政变的危机
那么为什么要哗变呢?
1、是因为历年欠饷积年不发
2、崇祯要在这些边镇搞裁军清饷削减军费开支
哗变的结果呢,
辽东方向紧急提拔袁崇焕去救火扑灭哗变
蓟镇方向,是罢免兵怨比较大的顺天巡抚王应豸换上王元雅,这个人后来死在己巳之变中,死因是第二次蓟镇哗变的淘汰士兵开城门放后金军进入
东江方向,是开启了多轮核查,把毛文龙虚报的15万战兵压缩到2.8万,饷银额度也从之前的100万两进行了脚踝斩
而在哗变之后的处置是什么呢?是继续紧缩,继续裁军。
试问就这个事件演变和发展,你觉得这不是节流,不是紧缩,它又能是什么呢?
那么就以上而已,
你说把辽东全线收缩,退守入关?是觉得这样能省钱对吧?
那请问,退回来的兵怎么办?是发遣散费遣散?还是打散填入九边
填入九边,这些军户拖家带口安置费怎么解决?
这些士兵积年拖欠的工资,要不要一次性发放?
他们由关外到关内转运,路途费用谁来掏?
这里关外的屯民就不考虑了,反正都是死老百姓,他们关外大片土地让他们舍弃掉,
入关之后没地,就给豪右当奴仆嘛,反正都是死老百姓一条,不打紧
但当兵的不是,这么一直无钱无饷无粮的重武装军队,十几万大军心怀怨念无论他们目标是哪儿都得经过北京城走一遭
你觉得这玩意是个省钱的好主意,那你这点子可太棒了
【 在 Carlito 的大作中提到: 】
: 见过这种说法,说是崇祯要杀毛文龙。但缺乏实证,连扑风捉影的证据都没有。
: 节流的逻辑说不通,毛文龙的东江镇并没花费崇祯多少钱粮,一直都是抠抠搜搜,导致毛文龙天天喊穷。
: 要说崇祯怕花钱,咋还不把辽东全线收缩,退守入关?
: ...................
--
FROM 114.245.93.*
哦,
那抗战时候,我党也是靠国军渡海给他们运钱运粮么?
用主战区五分之一的军费和运力来维持敌后存在?
看来你对坚持敌后有点误解啊
还是说你讲的是国军的敌后武工队啊?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抗战的时候,
: 共不应该坚持敌后,
: 应该和国军一样退回国统区,
: ...................
--
FROM 114.2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