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发现所有的明穿小说都不待见袁崇焕啊
这事儿由你自己决定啊
你的逻辑和理性,如果能说服你自己接受以下的故事:
即
袁崇焕“聊慰圣心”欺君之后,不直接找皇帝自首,
而是找了个以给大臣挑刺给皇帝举报为业的六科给事中许誉卿自爆
而明末著名课道领袖+大喷子许誉卿接到自爆之后,没有按照职业要求和自己一贯风格举报给皇帝,回去默默写日记里,等清修明史的时候拿出来
你能说服自己接受这个大傻子逻辑,那就是我阴险的裁剪了对袁崇焕不利的事实
那如果你也说服不了你自己,那就是谁信这个,觉得这个资料应该加入到对真相的认知中,
谁就是大傻子……
这么说很明白了吧,┓( ??` )┏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就是你的技能点,剪裁史料吗
: 大傻子的技能就是这条史料对袁某人不利,所以不符合逻辑,不予采信
:
--
FROM 114.245.93.*
朋友,你耍这个心眼子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啊
在学校在单位,申请任何一个项目,你实发、计划、申请中搞巨额虚报,那都是经济犯罪
差别是犯罪既遂未遂而已
而且就算不考虑虚报饷银,对毛文龙议罪的文本是
“饷银……不以给兵”
看明白了么?不以给兵
100万两不给,57万两不给,47万两不给,24万两还是没给
每月只发了“散米三斗有半”(这米还克扣了三分之一)
所以这条议罪议的不是你发多发少的问题,而是压根就“不以给兵”
你扯毛文龙需要多少钱,想扯出个啥花花来,需要多少军饷他也是“不以给兵”
先把基本的文本读明白了再来搞观点输出吧朋友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实发,还是计划,还是申请?
:
--
FROM 114.245.93.*
你要不是抬杠,是真心觉得“聊慰圣心”是必须引用的对袁不利史料
那就别绕圈子,就正面回答一下,你是否认同:
袁崇焕欺君之后,不找皇帝自首,
找了个以给皇帝举报大臣过失为职业的言官六科给事中许誉卿坦白他欺君了
而这个职业喷子+职业举报选手,不仅一反常态没举报,
反而回去默默写日记本里,等清修明史的时候再拿出来
这个故事
就正面回答下,你是否认同和接受了这个充满了大傻子逻辑的史料,是必须被引用的
正面回答下是或否就行,没别的意思,就想给你勇敢的智商自爆鼓鼓掌
也别绕圈子,打岔甩其他包袱出来搅混水
毕竟这条是大多数袁黑的逻辑链条起点,咱们把这个诊断清楚了,才能安排后续的治疗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那句话
: 对袁有利讲史料,对袁不利讲逻辑
: 要讲逻辑,尚方宝剑是怎么斩尚方宝剑的?
: ...................
--
FROM 114.245.93.*
嗯……所以就还是不愿意正面回答是么
那看来感性上你想坚持抬杠,但理性和逻辑还是在拼命阻止你堕落到智商欠费的这一步啊
读书果然还是有用的!
呵呵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那一招啊
: 对袁有利讲史料,对袁不利讲逻辑
:
--
FROM 114.245.93.*
嗯,
你说这是罗织,那之前一直在救毛的为啥要反过来罗织呢?
因为要杀毛文龙的是皇帝啊
这不就是我从开始一直在说的论点么?
你说给24万东江就维持不下去?为啥维持不下去
在什么情况下不给24万两就无法维持下去?
答案是全脱产的战兵,因为他们不事生产专业打仗,所以你要给人开工资
但崇祯从来都不承认东江是全脱产的战兵,这个前提你先搞清楚
再退一步说,如果活不下去了,那你把人转运回关内啊
崇祯已经批准了转移东江屯民减少东江负担的规划“关外随便安插任其自为屯种可也帝从之”
更早其实在天启年间,登莱就提过类似的规划也获得了批准
但是毛文龙不放人啊
那么你毛文龙又养不活人,你又要崩溃,但又裹挟这数十万军民不放他们内归
所以到底是谁离不开这24万两白银呢?是东江的军?东江的民?还是毛文龙自己呢?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袁崇焕的话当事实了?
: 每月只发了“散米三斗有半”(这米还克扣了三分之一)
: 这是袁崇焕罗织的罪名,是事实吗?
: ...................
--
FROM 114.245.93.*
没偷到手,
或没全偷到手那就不叫偷?
小兄弟,你这个思想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啊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你的目的不光为了吹嘘袁崇焕,还要说脏话,扣帽子,搞不定问题就搞提出问题的
: 另外别转移话题,100万毛文龙拿到了吗?
:
--
FROM 114.245.93.*
这当然不是崇祯才开始的政策
“山东登州海防道按察使陶朗先开报接渡辽左避难官民……官员及居民男妇共三万四千二百余”
这是从天启年间就开始办的事儿,
袁崇焕重提,
是因为毛文龙要钱,崇祯不给钱,毛文龙说你给的不够,我这撑不下去
袁崇焕又一次出来打圆场折中,
既然你撑不下去,那就把屯民转运进来吧
这事儿当然没有办,因为办了,以民胁饷这事儿不就办不成了么?
这就跟前面的观点是一致的
崇祯认为东江,是他财政紧缩大政上的财政黑洞,
毛文龙要维持这个黑洞,因为无论饷银多少他都是“不以给兵”仅止“散米”的
所以一切有利于财政支出削减,
有利于东江减负的事儿,他当然都是不办的
这就构成了毛文龙和崇祯之间的根本矛盾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崇祯已经批准了转移东江屯民减少东江负担的规划“关外随便安插任其自为屯种可也帝从之”
: >>我记得这个规划是袁崇焕提的,崇祯从的。
: 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以后,这事办了吗?毛文龙是六月杀的,皇太极是十一月入关的,中间五个月袁崇焕安插了多少人?
: ...................
--
FROM 114.245.93.*
你所有的观点,看的不正是小说么?
袁崇焕媚上求官所以要忽悠崇祯——崇祯被忽悠给钱给权倾其所有之后袁崇焕发现办不成所以要议和—因为要议和所以要杀毛
这就是小说明史党的逻辑链条啊
但是在史料的真相中,
这个链条从一开始就是断裂的,因为小说明史党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
崇祯皇帝上任之后政务优先级第一的,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平辽
而是紧缩财政,财政支出节流
所以袁崇焕要当这个蓟辽总督根本就用不着忽悠,
因为他打算怎么平辽,在崇祯心目中压根就是次要的,
崇祯用他是用他在辽东的威望资历可以保证裁军减员缩流的同时,不至于造成大规模军队哗变之类的问题
这才能解释为什么袁崇焕还在几千里外的老家下岗,都没来得及开口说话
就已经被崇祯提拔为辽东事务的主管了
忽悠而谋官,在时间线上就是错乱的,
是在颠倒了许誉卿问答,平台召对,袁崇焕起复之间的时间关系,
并运用丰富想象力重新组合的拼接处的“事实”
正因为小说党对袁崇焕、崇祯、毛文龙等等这些明末人物认知的第一步逻辑链就是错误
所以在后面延伸的各种逻辑推论和自证,
就更是从头到尾的异想天开,
【 在 longswo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本版袁毛坑没有捏造“要杀毛文龙的是皇帝”这个观点吧?
: 崇祯只不过是个既要又要还要、智商欠费的领导,你硬给崇祯栽赃要杀毛文龙
: 你既不讲史料,也不讲逻辑,全靠自己臆想,你咋不去写小说呢
: ...................
--
FROM 114.245.93.*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崇祯想紧缩财政,重整国库,摆脱大明朝廷的经济危机
所以想裁军、节流、解决辽东的财政黑洞,这是他上任伊始的优先政务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引发连锁后果
这是他用袁崇焕的初衷
比如大规模军事哗变,比如宁锦地区作为战略前哨发生类似辽阳广宁这种溃败
当然也包括后金的入侵
前面的传统连锁危机,袁崇焕处置的比较好,但后面的入侵发生了,就一定存在责任人问题
尽管后金的这种入侵,与明朝在军事上的财政紧缩是有关联性的
但这个关联性的板子不能打到决策者身上,就一定要打到执行者的身上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崇祯杀袁崇焕主要是因为北京城被攻击吗?
: 明史里说,袁崇焕认为被攻击是刘策的问题,这个你怎么看?
:
--
FROM 114.245.93.*
那你要先问问自己“管”是个什么概念
权利无非三个组成要件
事:干什么
人:让谁来干
财:给你多少资源来干
人事财三权合一是完整的管,有人的任免之权是最底限的管,有财政调拨之权,是变相的管
所以,袁崇焕是不是管着刘策,
你可以先问问自己,刘策是袁崇焕任命的么?刘策的职责权利,是袁崇焕划分的么?
刘策在任上的各项行政资源是袁崇焕提供的么
厘清了这三个问题,是不是管,是谁在管就很清楚了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策归袁崇焕管吗
: 我看知乎上有人认为不归袁崇焕管,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 如果是前者,就是领导责任了
: ...................
--
FROM 114.2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