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县没有弃守,还计划刘汝明兵团去蚌埠途中留一个师加强。甚至蒙城还留了一个团,不算弃守。孙元良也不太情愿去徐州,离开蒙城去宿县都情绪很低落,哪怕在蒙城不动,12兵团近在咫尺,互为掎角不是很怕的。就算中野拿下宿县切断津浦路,有16兵团在,黄维也可以实现夙愿,拉开架势打一下以求重夺宿县,这不比实战好的多么?就算打不下来,跑路就是了。
就算到达宿县当晚,也就是11日,孙元良视察了宿县的守备情况,城高池深,而且还有各种野战工事加持,孙元良很满意,打算在此常驻。根本不想去徐州。当时的情报很明确,永城出现珙鍕主力,意图切断津浦线,包围徐州,其实正是中野主力(1、3、4、9纵)。孙及宿县部队的分析是:最优解当然是继续守宿县,保证徐州集体的撤退后路,也是保证16兵团自身的撤退后路,一旦战局急转直下,16兵团可以立刻撤往蚌埠。但是最终孙元良还是不敢违抗刘峙的命令,只是说了句:既然刘峙调我们到徐州,就自投罗网吧,反正责任应由刘峙承担,大家跟着倒霉就是了。
【 在 allr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战需要考虑的因素比事后上帝视角更多。宿县为什么弃守,因为刘峙慌了要收缩集中兵力确保徐州。孙元良兵团为什么兵贵神速两天就跑回徐州了,因为他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你在宿县拖住tg,结果就是自己弹尽粮绝。
: 这是大淮海的序章,属于初期兵力展开的错误,后期无法弥补。
: 所以问题的最后又收敛到,为啥黄百韬这边一被攻击,刘峙在徐州就慌了......
: ...................
--
修改:bocaj FROM 114.246.236.*
FROM 114.24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