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5几年要是没有抗美援朝,今天会是啥局面?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和美国关系更好?
8/90年代,那是因为前30年让美国认输止损了。
【 在 lfckop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会跟美国关系更好吧?说不定经济大发展更早些,参考八九十年代跟美帝搞好关系,邓出访美国,然后大陆经济崛起
--
FROM 122.9.80.*
怎么会没有体现出价值。
现在基本就是在前30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概率跟今天没啥差别,所谓工业化基础到改革开放前基本没体现出价值,还被苏联给涮了一把~~
--
FROM 122.9.80.*
不但是实力,而且不降。
老美要么视中国为对手,永远斗下去,而没有收益。
要么拉拢中国,化敌为友,有收益。
如果你会降,虽然你有实力,那当然还是让你当奴隶更合算。
【 在 slpsh 的大作中提到: 】
: 鬼子还是从实力地位
: 没有实力,凭啥和你好,不怕拖累?
: 你真的把美国人当观音菩萨?
: ...................
--
FROM 122.9.80.*
看看1978年的工业数据就知道有没有工业基础了。
再加上农业数据,就知道国民经济是不是一塌糊涂了。
改开一大优势,就是中国全产业,基本什么领域的技术和人才都有。
哪是什么没有什么技术可言。
工业基础,素质人才,安全环境,全领域科技,廉洁高效的行政。
【 在 ruoxu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觉得改开前有什么工业基础
: 国民经济搞的一塌糊涂
: 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可言
: ...................
--
FROM 122.9.80.*
诺贝尔奖,杂交稻,你说有多少素质人才。
后面有诺奖么?
高考选出来的上大学,真比工农兵推出来的人上大学强么?
马思科,乔布斯,盖茨,都没念完大学,算不算素质人才?
看看每年的钢产量和进口量。
看看每年粮食产量和进口量。
看看每年化肥产量和进口量。
看看每年的煤炭产量和进口量。
看看每年的水泥产量和进口量。
看看每年的石油产量和进口量。
看看每年的投资额和外资使用额。
看看引进的外籍教师,和教师总量。
你就知道,中国主要是靠以前的基础发展的,不是靠是引进。
没错。
1978年:
中国的发电量只是1943年美国的发电量,落后35年。
中国的钢产量只是1912年美国的钢产量,落后66年。
不过中国和美国又不是一个起步,也没有抢印第安人,而不是被抢。
1950年:
中国的发电量只是1902年美国的发电量,落后48年。
中国的钢产量只是1877年美国的钢产量,落后73年。
所以,中国用28年走过了美国35年的历程(炼钢),41年的历程(发电)
缩短了10年的差距。
【 在 ruoxu 的大作中提到: 】
: 77年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
: 能有多少素质人才呢
: 直到80年代初小地方县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工厂只有化肥厂造纸厂棉纺厂很几个还是靠肆无忌惮的排污活着
: ...................
--
FROM 122.9.80.*
你说的没错,
上世纪后半段,四小龙的确起飞,中国的发展速度反而变慢了。
真是可惜。
【 在 ruox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个世纪后半段是很多地方飞速发展的时代
: 日本韩国都从废墟中站了起来
: 亚洲四小龙
: ...................
--
FROM 122.9.80.*
无知你还说个毛。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在 ruoxu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知就无知呗
: 反正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认知
: 改开前老百姓过的并不算好
: ...................
--
FROM 122.9.80.*
这只能说明后面是发展的。
不能证明后来更好。
你第一年工资50万,第二年工资30万。
第二年钱也比第一年多30万。
实际上是第一年收入高。
【 在 coce 的大作中提到: 】
: 至少比以前吃不饱穿不暖要好
: --来自微微水木3.5.14@newsmth
--
FROM 122.9.80.*
其实是,他们慢慢蒙不住人了。
就想制造思想禁区。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小朋友在面对我国建国初期三十年各项发展史,往往做出肉糜之叹,不屑一顾。我建议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 1,就某一领域的发展来说,基础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比世界和历史类似情况,这种发展如何评价。
: 举例说对现在的各位来说,学习个四书五经可能非常轻松,为啥解放前那些老百姓的孩子不去读书呢。
: ...................
--
FROM 122.9.80.*
人口从天上掉下来么?
非洲也人口,也市场经济,如何?
后面逻辑更是可笑,
100年后,现在的设备也没了,难道说明现在的经济不重要?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这30-40年发展的源头是人口,是廉价的劳动力,承接的那些产业转移的低端制造主要靠的是
: 各种管理和产品线引进,消化,仿制,80-90年代还有多少苏联援助留下的底子,说实话,30-40年
: 前就半拉的东西,可能有部分遗留,但有用不到哪去,否则不至于70年代末穷到走投无路,说到底,
: ...................
--
FROM 12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