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西府战役不理想,是高层问题,还是基层问题
西府战役失利不能全推到王世泰头上
野司本身料敌不当,没想到两面来敌都是拼命狠打
四纵本来成分复杂,解放战士比例高,指望他那几千人驰援扶风硬扛裴昌会全力来袭的11个整编旅,根本属于完不成的任务
6纵照样没扛住马继援的整编82
四纵的速败和撤退只是加剧了崩盘的危险性
野司指挥不当导致6纵教导旅敌情不明被马继援包围之后,还是靠一纵四纵去强攻解围的
西府战役最后的阻击也是四纵干的
西府战役里四纵干的全是苦差
最后战役全局失利的主要原因和责任都归咎于四纵,还不允许当事人申辩、说明情况
王世泰确实有点冤
他该为守不住阵地撤退后没及时上报的错误负责
但是不该为整个战役规划时对敌误判造成的被动局面负责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府战役攻占宝鸡本是一场大胜仗,奈何王世泰阻击青马时间太短,撤退又不上报,搞得彭大将军要挥泪斩马谡。
--
修改:windtooth FROM 117.36.114.*
FROM 117.36.114.*
我倒是不觉得彭总是喜欢委过于人
但是彭总多次给部下某部队临时安排关系全局胜负的重任,而事先并未安排预备力量支援辅助
也就是说料敌从宽这条他做的不好
对某些战场变化考虑不足
比如西府战役里的四纵
比如关家脑里的129师
比如铁原阻击战里的63军
比如50军的汉江阻击战
比如榆林战役
比如万岁军
以上能打赢的就成了万岁军、成了铁原砥柱中流 汉江铁壁
失利的129师 一野四纵 难道胜负全都缘自部队自身不肯拼?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彭德怀在军事指挥上有一个比较不好的习惯:喜欢委过于人而不肯自我批评。
: 比如,陈毅这人打仗能力肯定不如彭德怀,但在打败仗后能够向部下公开认错,比如对山东何以祥八师,比如对黄克诚。陈毅的坦诚认错曾经让黄克诚很感动。事实上,在180师问题上,彭德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并不是完全责任,但彭德怀全部推给王近山和韦杰,就确实不对头。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就在于林彪批评彭德怀的“英雄主义”,他有维护自己完美主义形象的倾向,也就有些护短。
--
修改:windtooth FROM 1.80.100.*
FROM 1.80.102.*
四纵当时说的好听是撤退,其实是已经被打崩了
主要阻击阵地全丢了
对面是11个来势汹汹的整编旅,自己这边只有俩团几千人,还是刚刚急行军接手的兄弟部队的防守阵地
战场动员熟悉阵地这基本的操作估计都没做到
四纵撤退没及时发电是硬伤错误,王世泰有错误没的说
但是实际情况有可能是连他的纵队司令部都在跑路逃生中,稍晚犹豫点就撤不掉了,说难听点,丢了阵地后就算想反击夺回阵地,可能也得先撤到后续防线上重整队伍建制 才行,结果反击还没开始,对面已经追杀过来了,这种概率一点都不小。
教员亲率的昆仑纵队这种部队按理要长期稳定保证和其他部队通讯联络的,还不是有过两天和全国失联的记录
西野一纵教导旅这种种子部队撒手锏王牌都能被整82打崩,四纵就大半个纵队还包括1000起义骑兵部队这种不适合防守的,以及前期常年死磕马家军的伤病严重,还没完成修整的部队,当时要能靠简单防线防住11个旅冲击那才叫逆天。有那实力在,野司直接把一纵2纵几万人的主力拉回头来全歼裴昌会好了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阻击战撤退前需要发电请示,这是常识问题,王的四纵当时直接跑路了,也不汇报,估计怕彭下死命令
--
修改:windtooth FROM 1.80.101.*
FROM 1.80.101.*
敌众我寡的阻击战有打的好的,也有狼狈的败仗
指挥员不能总是要求基层官兵逆天翻盘
狼牙山五壮士,塔山阻击战好歹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有预案的防守阻击
五壮士事迹是壮烈,可也没堵住日军不能后续扫荡不是?
六纵当时是外线作战,还是临时调去堵口的。能腾挪施展的余地很有限了
西路军 五一反扫荡 中原突围 打的都是被动逆风仗,但不能说防守不住的时候都是因为基层部队怕死
至于王没授衔这个建议你多看看史料,王后来转地方工作了,邓公当年也没授衔,是因为不重用他么
王去甘肃是邓宝珊的副手,不靠谱的人能干这个活么?要知道这时候水利部长一肚子猫腻教员可是心知肚明的
王转地方也有受熟人高岗事件的影响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放战争大多数敌众我寡的阻击战都打得非常好,你多研究史料吧,哪怕王撤退前发电,彭派人多阻击一天,堆积如山的军需也不会烧掉,此战之后王也没再重用,没授衔。
--
修改:windtooth FROM 1.80.101.*
FROM 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