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辽沈期间国军的最优策略是什么?
刘邓在大别山,伤员全部被白搞得地主武装杀了,非常困难。
太祖让粟裕下江南,减轻刘邓压力,粟坚决不服从。
刘邓只好分开,一个人在大别山坚守,一个人跑路。
留在大别山坚守的是邓,心理很苦。
白崇禧确实厉害
【 在 Merl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桂军在早期和陈粟交手比较多,包括7军在内一开始都是进攻华中解放区的主力
: 桂军进攻能力一般,防守比较坚决,军队内部的封建依附关系紧密,不容易投降
: 相比桂军,陈粟一开始更喜欢打中央军,装备更好缴获更多,俘虏转化率也高
: ....................
--
FROM 117.136.119.*
桂系经过的地方,连地主都更支持解放军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桂军也是落后腐朽的部队,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 他们在华东战场上经过的地方,老百姓对解放军都更加支持了
--
FROM 27.38.250.*
投降
【 在 MarcoP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凯申的策略?卫总的策略?还是杜光亭或者廖司令的?
--
FROM 61.165.13.*
大别山主要是人口少,交通不便,大部队不好展开
另外由于桂系搞了很多年的保甲连坐制度,地方政权不好建立
这样打大仗伤员没法安置,刘邓部队无法打大的歼灭战
站住脚很困难,但还是站住了。
KMT在四周被牵制的部队远多于刘邓那些人,但也没机会吃掉刘邓了
甚至在刘跳出外线到平原地区打仗,KMT也吃不掉大别山里的邓
【 在 iceflare009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邓在大别山,伤员全部被白搞得地主武装杀了,非常困难。
: 太祖让粟裕下江南,减轻刘邓压力,粟坚决不服从。
: 刘邓只好分开,一个人在大别山坚守,一个人跑路。
: ...................
--
FROM 183.195.17.*
大部队不好展开,不是刘邓的优势吗,到你这里成劣势了。你以为刘邓有多少人,他们是一路打过来的,
过汝河时就差点全军覆没了,损失惨重,
要不是国军有个旅长是秘密党员,命令部队朝天打枪,刘邓风险极大。
邓后来还低头找饶要俘虏,饶答应给1.2万,可惜后来粟裕开会时说,我的伤亡也很大,刘帅说粟更需要,最后没要成。
【 在 Merl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别山主要是人口少,交通不便,大部队不好展开
: 另外由于桂系搞了很多年的保甲连坐制度,地方政权不好建立
: 这样打大仗伤员没法安置,刘邓部队无法打大的歼灭战
: ....................
--
FROM 117.136.8.*
对于解放军来说,作战原则就是尽可能打歼灭战,避免打消耗战和击溃战
大别山一开始是客场作战,情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不如以前
47年9月连续组织了两次围歼鲁道源的58师的战斗都没成功,
转头组织打吴绍周的85师也被敌人突围跑了
连续三仗没打好,刘邓主力部队1/2/3纵的士气非常低落
直到9月27日白雀园会议后,情况才有所好转,打了几个小胜仗
真正站住脚还是靠10月底高山铺战斗消灭整编40师的一万多人才彻底扭转局面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 在 iceflare009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队不好展开,不是刘邓的优势吗,到你这里成劣势了。你以为刘邓有多少人,他们是一路打过来的,
: 过汝河时就差点全军覆没了,损失惨重,
: 要不是国军有个旅长是秘密党员,命令部队朝天打枪,刘邓风险极大。
: ...................
--
FROM 183.1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