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没有年年收到信息,要建宗祠?
每年都有几次宗祠要捐款的信息。
清明、重阳节修太公墓的上山公路,这个太公是俺十四代前的。
还有外地的太公宗祠,这个太公是本地太公的上五代,到俺是十九代了。
还有十年八年修一次族谱,增加新的族人。反正周边的乡镇,族人有几万,路上看到人都有可能是同姓。
年轻一代的本地人较少通婚,各地的女婿、媳妇都有。
--
FROM 120.239.121.*
挺好的。
我们保持宗族,也保持个人的独立,就可以。
我如果有财力,也会做这样的事,成为族人进步的后援。
在深一步:当年老美建国,没有设立国教,并不是排斥宗教。
而是让多种信仰融合,让多种社群组织形式有相互的制约,能够带来平衡。
所以,我觉得我们当初一棍子打死,祛除掉家族家谱宗祠,是过分极端了。
你看,那些有权,有威望的人的祖坟都还在,就是说明了是另一种牢笼下的。。。
【 在 nat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年都有几次宗祠要捐款的信息。
: 清明、重阳节修太公墓的上山公路,这个太公是俺十四代前的。
: 还有外地的太公宗祠,这个太公是本地太公的上五代,到俺是十九代了。
: ...................
--
FROM 218.30.113.*
宗祠有好的一面,族人中有考上清华、名校的,族中有助学金。另一面,宗祠的维护费用,主要来自捐款。
村里要维修路桥,是按各家人口出钱,像我户口迁出的也算,毕竟父辈的老屋还在,也会回来居住。
关于助学,俺觉得力度不足,考名校要从小培养,小学基础不好,怎考重点中学,中学基础不好,怎考名校。宗祠由老人主持,却只守着空祠堂,不懂把祠堂做图书馆,打造成做学问的场所。
【 在 oracle18c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好的。
: 我们保持宗族,也保持个人的独立,就可以。
: 我如果有财力,也会做这样的事,成为族人进步的后援。
: ...................
--
FROM 120.239.121.*
赞,能做到助学金的,已经很好了。
【 在 natsel 的大作中提到: 】
: 宗祠有好的一面,族人中有考上清华、名校的,族中有助学金。另一面,宗祠的维护费用,主要来自捐款。
: 村里要维修路桥,是按各家人口出钱,像我户口迁出的也算,毕竟父辈的老屋还在,也会回来居住。
: 关于助学,俺觉得力度不足,考名校要从小培养,小学基础不好,怎考重点中学,中学基础不好,怎考名校。宗祠由老人主持,却只守着空祠堂,不懂把祠堂做图书馆,打造成做学问的场所。
: ...................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