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饭局散场,车过工体,路边的霓虹在车窗上映出流动的光,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头燃起~鬼使神差地,我让司机停了车,顺着记忆里的方向寻到一间酒吧。这是我近十年第一次踏足这种地方~
推门进去,震耳的电子乐裹着酒精和香水的味道扑面而来,和记忆里的气息重叠,又透着陌生。我向来不是为了买醉而来,吸引我的从不是酒精,而是舞池里的律动~音乐响起时身体被唤醒的酥麻,舞步踩准鼓点时的雀跃,还有跳得满身是汗、把情绪全撒进节奏里的痛快~
服务员递来酒水单,心里清楚自己早戒了酒,还是点了个套餐。营销和酒保过来敬酒,我把杯子推过去:你们分了吧,我吃点水果和小吃就好~看着他们举着酒杯说笑,我攥着冰凉的玻璃杯,指尖触到的却是一片空落落的平静~当年那个能在舞池里跳一整晚、拎着酒瓶和人碰杯的我,好像留在了旧时光里,那时的我,酒杯不过是随手丢弃的物件,舞池才是真正的归宿~
坐了没半小时,就觉得耳边的音乐吵得慌,全身刺挠,不是烦,是没了当年那种想冲进舞池的冲动,于是起身离席。酒保问:剩下的酒给您存着?我摆摆手:不用了,你们喝了吧。走出酒吧门,秋风吹过,突然觉得刚才那阵坐立难安的样子,像一场荒诞的行为艺术~我终究是回不去那个为酒吧疯狂的年纪了,回不去那个为跳舞、为出汗、为音乐不管不顾的时光了~
说起我的跳舞经历,得从更久远的日子算起,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百出的场子,流行的是带着粗粝感的老式Disco。最早是某园和二体的周末舞会,那会儿我还是个贪玩的学生,一到周六,就揣着点零花钱往舞会跑,心里满是期待~期待灯球亮起的瞬间,期待音乐响起的时刻,更期待踩着节拍跳得满身是汗的感觉。舞厅里没有复杂的灯光,就一个巨大的旋转灯球,把白光碎成星星撒在舞池里。音乐是邓丽君混着荷东舞曲,猛士的磁带在音响里转着,前奏一出来,满场的人都跟着节奏蹦哒。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Disco哪有什么章法,全是一股子不管不顾的热烈,只觉得音乐在血管里跳,整个人都在发光~
后来就不满足于校园舞会了,开始往城里跑,把北京的老式Disco逛了个遍,就为找更好的舞池、更劲的音乐,跳得更尽兴。魏公村的火山,是第一站,那时候它算京城小有名气的Disco,穿学生装的年轻人挤在一起,眼里都闪着想跳舞的光。进门也不需要安检,里面烟雾缭绕,舞池比某园大,灯光也琉璃多了。音乐响起,全场人都会举起双手,跟着节奏左右晃,连空气都跟着发烫。我在火山学会了更花哨的舞步,不再是简单的踩点,会加些手臂的wave和脚步的滑步,有时候跳得投入,能引来一圈人围观,不认识的人也能因为一段舞变成临时的舞搭子,彼此连名字都不问,只跟着音乐一起摇~
接着是积水潭的JJ、电影学院的NASA、三元桥的滚石,还有建国门的Banana~这些全是当年响当当的老式Disco,各有各的脾性,也各有让人着迷的跳舞氛围。JJ的音响最狠,舞曲一放,地板都跟着震,跳起来格外带劲;NASA离电影学院近,常能碰到穿得更潮的学生,能见识到不少新鲜的舞步;Banana的灯球最大,转起来的时候,整个舞池像浸在碎钻里,跳舞时连影子都觉得好看;滚石的酒水最实在,几瓶啤酒就能让我们从午夜跳到天亮,啤酒没怎么动,汗倒是流了一身又一身。那几年,我像个夜店猎人,周末的晚上总在这些场子间穿梭,虽然汗水浸湿了全身,却觉得每一秒都活得尽兴~
再后来,酒吧文化开始变了,老式Disco的粗粝慢慢退潮,慢摇吧和热舞吧开始冒头,我的酒吧地图也跟着更新,核心依旧是找地方好好跳舞。工体的拿铁是当时最火的热舞吧之一,一进门就能看见巨大的LED屏,循环播放着动感MV,音乐比Disco更烈、更密集,适合放开了跳。我那时候已经毕业工作,穿的不再是学生装,在拿铁的舞池里,跟着热舞的节奏跳动,偶尔和朋友比谁的动作更利落,常常跳到衬衫后背全湿,贴在身上也不觉得难受,反而有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才肯停下来喝口酒歇会儿~
离拿铁不远的MIX,则是慢摇的天下。这里的音乐不像热舞吧那么冲,多了些电子合成音和R&B的调子,节奏慢下来,却更勾人。舞池里的人不再是疯狂蹦跳,而是跟着旋律轻轻晃,手腕带点小幅度的摆动,身体贴得近。我常在MIX待到后半夜,靠着吧台,手里攥着酒杯,看舞池里流动的人影,听着慢摇的节拍,觉得连时间都变慢了。有次为了听一首刚流行的慢摇曲,我和朋友在MIX等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熟悉的前奏出来,我们相视一笑,瞬间扎进舞池,所有的等待都成了值得,跟着旋律摇起来的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而五道口的五角星(PPG),则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是街舞的主场~舞池中央总围着一群人,有人跳breaking,托马斯旋一出来,全场就爆发出欢呼;有人跳popping,身体跟着音乐卡点震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让人惊叹。我那时候也跟着学街舞,在PPG看别人跳,偷偷记动作,回去对着镜子练,再回到PPG和人切磋。记得有次和一个陌生的哥们battle,我跳了一段自己编的Krumping,他回了一段更炸的breaking,最后我们笑着拥抱。在PPG,我看到的不只是跳舞,更是一种年轻的态度~张扬、自信、不服输,那种跟着音乐释放自己的感觉,爽极了~
那些年,我不仅把北京的酒吧逛遍了,还借着出差和旅游的机会,把国内外的酒吧也打卡了个遍。上海黄浦江边的酒吧,能看到对岸的东方明珠,江风裹着慢摇的音乐吹过来,浪漫又惬意;武汉江边的酒吧,带着江湖气,喝起酒来豪爽,跳起舞来也带着股狠劲;广州珠江边的清吧,适合慢慢聊,音乐轻柔,却能让人放松下来~
出国时我也没落下找酒吧过过跳舞的瘾,十几年前去东京的新宿,那里的酒吧多藏在窄窄的巷子里,门口挂着暖黄的小灯牌,推门进去没有国内酒吧的喧闹,爵士乐轻轻绕在耳边,舞池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我夹在一群说着日语的鬼子中间,音乐响起时,下意识跟着晃起身体,没有熟悉的舞搭子,没有能听得懂的闲聊,可跟着节奏摆动的瞬间,却觉得和周围人有了链接,那种独自在异国舞池里跟着音乐舒展的感觉,安静又自在。后来去首尔明洞,那边的酒吧倒热闹,音响里放着BigBang的歌,年轻人跳着劲爆的Hip-hop,我也跟着挤进舞池,虽然动作不如他们熟练,却也跳得尽兴,身边的人笑着朝我点头,没有语言交流,却靠舞步传递着欢乐,这种在异国酒吧里独自跳舞、却不觉得孤单的感觉,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2016年的夏天,杭州西湖边的一个小酒吧,是我最后一次去跳舞的地方,那次我还能跟着音乐跳完整首热舞,喝到微醺时看湖面的灯光,觉得青春永远不会落幕~
可谁能想到,那之后就是十年的空白。如今再站在工体的酒吧门口,看着里面年轻的男男女女笑着、跳着,突然明白,我的青春不是消失了,是藏在了老式Disco的灯球旋转里,藏在拿铁的热舞节拍里,藏在MIX的慢摇旋律里,藏在PPG的街舞欢呼里,藏在东京新宿的爵士舞池和首尔明洞的K-pop节奏里,藏在了每一次碰杯的清响里,更藏在了每一次出汗尽兴的舒畅里。那些疯狂、放纵、热烈的日子,像一张被精心收藏的黑胶唱片,只要一想起,熟悉的旋律就会在心里响起~原来我也曾有过那样热辣的青春~
风又吹过,工体的霓虹依旧闪烁。我看着眼前这栋光怪陆离的建筑,忽然意识到,酒吧从来不只是喝酒跳舞的地方,而是一座城市的青春脉搏。每一代人都需要这样一个场所,用来安放躁动不安的灵魂,用来见证不计后果的热爱。音乐从Disco变成电子、爵士、Hip-hop、k-pop,舞步从摇摆变成街舞、甩手舞,但年轻人追求释放自我的感觉从未改变,那种为音乐、为跳舞、为出汗不顾一切的热情,也从未改变~
当我转身离开时,耳边依稀又响起了那些年的节拍,指尖也忍不住跟着音乐轻点。原来岁月从不曾带走什么,它只是把我们的青春酿成了故事,等着我们在某个不经意的夜晚,重新开启,重新想起那些为跳舞而疯狂的日子~
--
FROM 223.10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