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第一名和第二名合影
比如你们看看这个教练,徐先有:国家信息学钻石教练,带领的信息学奥赛信友队,2次斩获信息学奥赛世界冠军、获国际3枚、亚太地区29枚、全国27枚、全国联赛一等奖313人次。
--
FROM 218.90.163.*
要知道第二次参加奥数赛前,吴宝珠身为锋芒毕露的少年郎,曾放出豪言表示奥数赛的试题过于简单,为了金牌而参加比赛根本毫无意义,因此压根就懒得再参赛。还是他的父母和老师强烈要求,他才勉为其难的参加了比赛,并再次拿下金牌。
--
FROM 218.90.163.*
中国和美国获得这么多金牌,你们不觉得比赛可以有迹可循吗
--
FROM 218.90.163.*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即便这个描述是真实的,也只能看出来 资源 很重要。但是有没有考虑过:这些获奖学生本身就已经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了? 也就是说,天赋也非常非常重要。
:
美国人也没到中国挑呀
--
FROM 114.224.37.*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即便这个描述是真实的,也只能看出来 资源 很重要。但是有没有考虑过:这些获奖学生本身就已经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了? 也就是说,天赋也非常非常重要。
:
http://www.imo-official.org/results.aspx,可以查到很多国家都能得到金牌的
--
FROM 114.224.37.*
【 在 longlong4036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竞赛是有套路的,中国有一群研究竞赛的教练,把这个套路研究透了,然后做针对性的训练,跟高考一样,本质也是刷题做应试训练,所以奥赛拿金牌不代表创造力有多强
: 我亲眼见过一个让大家匪夷所思的案例,我当年一个同学是全省物理竞赛第二名,他平时的物理成绩竟然在班上只能排中等,甚至有考不及格的时候,因为家里有搞竞赛的关系,他就是走的竞赛路线,专门刷那种一般人根本见不到的竞赛题,不刷高考题,最后靠竞赛保送上的大学
竞赛生肯定有厉害的,就是现在吹的没影了,“清华里面都是竞赛生最厉害,高考状元都不如竞赛生”。感觉有的状元进数理化班不适应,是他们毕竟学的5门,而竞赛生往往只攻一门,大学数理化可能都提前学了。
--
FROM 114.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