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搞IC这样弄,追上美国不是很容易吗?
谁想出来的,不重要。我反对的,是一线工程师层面上思路的僵化和死板。
【 在 dennisi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芯片发展了几十年,很少有你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 如果你觉得你想到了一个很niu的点子,多想想吧,到后来大概率你会发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 所有的设计都是一种tradeoff。
--
FROM 218.249.201.*
现有的硅管加工工艺肯定走不通的,碳管的工艺,最高400多摄氏度,基本过得去。这样也好,底层还可以上硅管,上面多层做碳管。碳管用到头了,改改工艺继续用功耗更低的管。
【 在 gluon5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艺太难实现吧,多层的,怎么保证加工上层的时候不影响下层呢
来自 NOH-AN00
--
FROM 114.254.1.*
你也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不是一样能站在这里靠谱的大放厥词。先有基因突变,然后基因重组,接着才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芯片也是一样,先有思路想法,后有实验室实现,然后验证全套工艺,最后才能规模量产。那有刚出生就包打天下的?
【 在 jocusper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痴人说梦啊
:
: 这几个东西没一个靠谱的,没一个能在30年里实现的
:
: 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基于不靠谱的基础?
来自 NOH-AN00
--
FROM 114.254.1.*
现在哪个方案是靠谱的,你讲
【 在 jocusper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痴人说梦啊
:
: 这几个东西没一个靠谱的,没一个能在30年里实现的
:
: 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基于不靠谱的基础?
来自 NOH-AN00
--
FROM 114.254.1.*
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62年了,经历三个世代,正在开启第四个世代,每个世代都是从你所认为的不靠谱技术开始的。双极,cmos,finfet都曾经不靠谱过。
【 在 jocusper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蠢啊
:
: 集成电路制造是工程,不是科研。工程 工程 工程
:
: 工程是必须基于成熟技术的。
:
: 别先幻想人类达到光速旅行后要干点嘛,先能达到0.1的光速再说
来自 NOH-AN00
--
FROM 114.254.1.*
现在现在百分之一百的量产工艺,都是基于1999年研究出来的验证了工作原理可行但还不够靠谱的finfet。只见产业链,无视创新链,你的思想是中国产业界基层工程师的典型观念。
【 在 jocusper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99%的量产芯片,都是基于目前工程技术的最优方案了
来自 NOH-AN00
--
FROM 114.254.1.*
谢谢你认同我的观点。神经形态体系结构,IBM团队2014年已经验证。碳管工艺,2015年美国斯坦福黄汉森团队已经验证,2019年黄汉森博士生在skywater厂验证中试线工艺。三维堆叠工艺,黄汉森团队2017年已经验证。2018年,灵活的专用化架构已在darpa验证,听说过电复兴计划吧?2020年,异构集成计划也在darpa启动。
【 在 jocusper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no,过去的时代,都是基于实验室样片已经做出来了,证明原理上是靠谱的
:
: 其“不靠谱”就因为良品率,在工程上不靠谱
:
: 你看看你所说的那五条,哪个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
来自 NOH-AN00
--
FROM 114.254.1.*
贸然说别人蠢,往往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 在 jocusper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no,过去的时代,都是基于实验室样片已经做出来了,证明原理上是靠谱的
:
: 其“不靠谱”就因为良品率,在工程上不靠谱
:
: 你看看你所说的那五条,哪个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
来自 NOH-AN00
--
FROM 114.254.1.*
你要知道,存储里面的三维堆叠,和逻辑芯片里的三维堆叠,是两种东西。整个日本,没有28纳米以下的工艺。而逻辑三维工艺,是1.5纳米工艺之后继续微细化的办法。索尼不可能有逻辑三维工艺。黄汉森的逻辑芯片管芯多层堆叠,层间导线键合密度在实验室阶段就已经达到每平方毫米10000根以上了。
【 在 kits 的大作中提到: 】
: 给你看一下ISSCC 2021年 sony的讲演,它使用了3层芯片的堆栈,所有sony商标带stack的,都说明使用了这个工艺。顺带说一下,三星,台积电都有这个工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img=https://static.mysmth.net/nForum/att/METech/416311/650/middle][img=https://static.mysmth.net/nForum/att/METech/416311/108589/middle]
来自 NOH-AN00
--
修改:ann1122 FROM 218.249.201.*
FROM 114.254.2.*
三星有ibm提供工艺,而ibm本身的工艺仍然来自黄汉森。黄汉森本人目前在台积电做资深副总。
【 在 kit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仔细看一下,他们是不是只有存储堆叠。
: 另外,你主贴里面是说别人都想不到,就你想到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别人早就想到了。
: 之所以纯逻辑堆栈比较少,就是因为hybird bonding工艺的尺寸还没能提升到那么高。最初的拼贴那都是几um的工艺精度。
: ...................
--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