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徐偃王传说解读:周徐楚三国演义(下)
只能是“氏”
就是商王族中的一个分支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微子启的“微”算怎么回事?
--
FROM 60.208.242.*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周时期无所谓百姓逃亡的问题
: 周与徐的战争(如果有的话)一定是一种残酷的
: 你死我活的民族战争
: ...................
为什么不存在? 殷商末期就有严重的叛逃问题,
收容叛逃人员是纣的严重罪名之一,见于《左
传》和《尚书》。西周一改殷制,对逃亡奴隶
进行严厉的搜捕:“周文王之法曰,有亡,荒
阅” 但这在政权有力的年代可以见效,在昭王
大败,穆王又连年用兵的情况下,国家威信丧失,
对地方控制力削弱,如果有个地方号称轻徭宽刑,
我是相信百姓用脚投票的决心和能力的啦。
“仁义”作为一种政治攻势,带来的不止是百姓的
逃亡,还有以此为号召(或者加上某种经济攻势),
吸引士人和周围小国归附的问题,这个对邻居更恐怖:)
而且“一定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民族战争”,依据
何在? 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就用了大量的政治手腕,
统战殷的部分势力^_^,后来粉碎武庚叛乱以后也
没有对殷灭族,而是立宋存殷;当徐偃王之时,
周要对付的有北方戎狄南面的楚蛮这些凶猛邻居,
对于文化经济程度较高的徐淮夷,有打有拉才是正常
现象,为什么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
FROM 210.21.227.*
仁的概念源自孔子
仁政的概念源自孟子
金文里没有“仁”这个字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不存在? 殷商末期就有严重的叛逃问题,
: 收容叛逃人员是纣的严重罪名之一,见于《左
: 传》和《尚书》。西周一改殷制,对逃亡奴隶
: ...................
--
FROM 60.208.242.*
楚灭吴?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徐偃王传说解读:周徐楚三国演义(下)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pr 10 16:43:39 2007), 站内
:
: -------以下都是我自说自话的解读----------
:
: 徐本为淮夷和殷商残部的融合,和夏商西周三朝相始终,其淮夷一支
: 的先祖与后羿灭夏少康中兴可能都有关系,并在商周革命之际可能和
: 其他东夷部族一起,与周东西呼应夹攻殷商。商周革命之后,在成王
: 年间,武庚、管蔡等纠合徐淮夷对抗周公,被周公东征苦战三年后击
: 破。然而淮夷、徐夷依然不甚伏贴,成王之子康王在位时又有东夷大
: 反。周昭王16年,在伐楚之前再次出兵东夷,这次东夷各国见力所不
: 敌纷纷表示归顺,然而三年之后宗周六师在楚全军覆没,周昭王身死
: 汉水,周在南方的大败连带影响到对东南的控制力。
:
: 穆王13年,徐夷乘周穆王在西边巡狩之际,发动南淮夷诸部起兵攻周,
: 一路深入打到伊洛之间,而且最嚣张的还是在路上籍朱弓朱矢祥瑞称王,
: 公然和周天子分庭抗礼。周穆王轻骑疾驰回中原,由于兵力不敷,不得
: 不向父辈死仇楚国借兵击退徐军,然而徐国在东方仍然势大,周不得不
: 暂时承认徐的王号,并同意徐对东方36国诸侯拥有部分宗主权。徐之
: 称王,还在楚之前数代,这就出现了罕有的天有二日,民有二王的情形。
:
: 然后徐偃王发现纯军事手段暂时还不能和周、楚的暂时同盟抗衡,于是
: 施用政治手段,效仿周文王以仁义反衬商纣的无道,对百姓和周围诸国大
: 施手腕,以自己的仁义反衬穆王的无道,拉拢人心。
:
: 天有二日让周穆王不甘和愤怒,“仁义”则激起周王基于历史更深的恐
: 惧。但而且自命以礼治国的周也不好直接攻击仁义的徐,于是就策动楚国
: 当打手,出兵击破徐国。面对楚军兵锋,一方面是力量不敌,一方面为了
: 维护自己仁义的名声,徐偃王不做抵抗偕同民众撤退到彭城一带,同时
: 削去王号,自我流放,徐国向周妥协。周不为己甚,更不想让楚完全吞
: 并徐地作大,于是出兵援徐败楚,再次册封徐伯。
:
: 若干年后,宣王中兴时,徐国又不服,劳动周军东征迫其服从朝贡。再后
: 来,吴灭徐,楚灭吴,终据徐地,而徐在淮泗之间悠久的政治、文化、
: 经济、军事底蕴又培养出了项羽、刘邦和整个丰沛集团。
:
: 中国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0.21.227.*]
--
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