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东和关西的对抗
我觉得不可能是一战。从武丁和王季之死来看,两族和两族之姻族、与族斗争相当长时间了,周族总体上不断东迁,侵犯商的势力范围,引起冲突,周族一路上封建姬姓国,等到又向东进展一点,就再封新国,或者把原来的姬姓国东迁,形势发展的结果最后是等到了一个好机会,或者是商实力衰弱(因为商纣暴虐之类原因)或者是商在对他族用兵之时,武王抓住时机打了个大胜仗,挺进中原地区,算是当了盟主,但还没完,接下来的三监之乱同样也是殷周一战的一部分,甚至比武王伐纣要更艰苦,平定三监后,又在中原地区大肆封地建国,巩固周的统治,与此同时,对东方的征服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齐、鲁两国都有征伐方面的特权,另外南方和北方也一直没有征服只能用汉阳诸姬和北燕屏蔽之。这是我个人对周族成为华夏各族盟主过程的认识,总之是个相当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个人认为武王伐纣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已,周族从此在中原立足,就好像挺进大别山,但是真正的征服还要在很久以后了。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灭商谈不上对抗吧,一战定胜负,时间太短了。
--
FROM 166.111.39.*
我的意思是周人成为华夏各部族、族姓盟主,也就是“天子”的过程,“大邑商”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中实力最强、对周人抵抗最大的敌人而已,周族击败、臣服了这个最大的敌人之后,自然要再接再厉,继续征服那些还不如商人强大的民族了,这些后来的征服过程,跟前面的克商,都是周人建立他们天下体系总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周人还面临非华夏各民族的威胁,且经常吃败仗,但我想周人通过分封诸侯之类的手段能够控制的地盘和民族比商人应该是更多了。
另外,周人东迁确实面临着更野蛮的异族(貌似不少还跟姬姓、姜姓同源呢,呵呵)的压力,但我想中原地区对他们这个摆脱野蛮没有几代人的民族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吧……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跋涉在工作与灌水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关东和关西的对抗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Feb 15 15:35:49 2006), 站内
:
: 周初三监之乱的确是对商人残余势力的继续征服
: 然则周对东方、南方以及北方的征服与扩张
: 与商周交替本来也就没有多大的联系吧
: 齐鲁所征伐的东方与汉阳诸姬屏蔽的南方与北方一样
: 原来也都不是商人稳固统治了的地方
: 至于说周人的一路东迁包括姬姓诸侯的东迁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来自西方的异族压力使然...
: 【 在 tx31 (连续杀人·NEWSMTHTV 2005快乐bbs超级水车)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觉得不可能是一战。从武丁和王季之死来看,两族和两族之姻族、与族斗争相当长时间了,周族总体上不断东迁,侵犯商的势力范围,引起冲突,周族一路上封建姬姓国,等到又向东进展一点,就再封新国,或者把原来的姬姓国东迁,形势发展的结果最后是等到了一个好机会,
:
:
: --
: Fantasy is like drugs. Once you take it, you probably cannot give it up...
: ----Jennifer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151.89.*]
--
FROM 59.66.118.*
每个姬姓国都伴随着一批周人前去武装殖民的,周人还是搬迁了不少的。成王一开始可能有东迁的想法,但后来种种原因原地未动,但从总体来看周人还是相当程度上向东搬迁了的。周人放弃了商宫殿,但是封康公的卫国就在殷墟,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封国。我认为周人东迁是个趋势,既有自发的动力,也有外来(西来)的压力,两种并不矛盾。另外对商人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把他们交给某个封国国君管理,或曰监管,并随该国国君之就封也搬到该国封地,如鲁国之殷民六族等。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跋涉在工作与灌水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对吧,武王克商之后,包括成康,对商人残余势力的整合,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迁往周京附近,一种是留在当地羁守,周人自己可没有大规模地从镐京迁往原先商人的住所,从箕子的麦秀可以看出,其时距商亡不远,宫室颓废,只能理解为周人完全放弃了商人的宫殿。
: 另外尚书中不记得是君陈还是哪篇中阐述对商人态度时,也说过如果他们老老实实的话就会提拔他们的子弟入周为官,这也是欲将商人纳入周人政治体系的一种表达吧。再看周人自己对中原地区的态度。修洛邑是周初的一项大工程,然则成王也是一去即回,而且从功效上来看,洛邑更
--
FROM 166.111.39.*
总有些贪欲吧?难道不想获得更多的奴隶吗?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跋涉在工作与灌水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则跟对中原地区的向往木有关系
--
FROM 166.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