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轮子兵法 第一篇:倚多为胜4
【 在 sayinger (言者)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骑兵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机动性,骑射本身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机动性是骑兵对步兵的突出优势,当两支骑兵对抗的时候,骑射的重要性就显出来了。
--
FROM 13.8.137.*
【 在 FlyGeneral (飞将军斩将夺旗) 的大作中提到: 】
: 卡雷战役中,帕提亚人先是让铁甲骑兵都在外面套一件麻布衣服,伪装成只有骑射兵的假象,于是克拉苏就放心的让他儿子率领骑兵和轻步兵驱逐帕提亚人的骑射兵,他儿子被帕提亚人的骑射兵引诱到罗马重装步兵不能支援的地方,被埋伏的铁甲骑兵歼灭。
: 此后,克拉苏就只剩下了重装步兵,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分散布置以降低帕提亚骑射兵的杀伤力,就会被帕提亚铁甲骑兵逐个歼灭;如果集中布置以防止帕提亚铁甲骑兵的突击,就要面对帕提亚骑射兵的箭雨。
: 克拉苏选择了集中布置,罗马军队以铁的纪律坚持到天黑,残部得以脱离战场,撤退到山区。
从飞将军的描述看,似乎这一仗里面,罗马人没有重骑?罗马人的辅助骑兵是不是努米比亚人提供的?只有轻骑兵吗?
如果罗马人有成建制的步射手,这个仗还有的打吧?这样的话,只要罗马人的阵形不乱,其步射可以抵消帕提亚人的骑射之骚扰。帕提亚人似乎应该继续诱敌深入,想办法使得罗马人的阵形混乱。实在不行,只好用重骑兵正面突击了。不过,对罗马人而言,该采取什么策略呢?毕竟,步兵跑不过骑兵。
另外,从电影Cleopetra和Gladiator里面看,罗马重装步兵用方盾结成的乌龟大阵似乎可以抵御弓箭,为什么这次却无法抵御帕提亚人的骑射?
--
FROM 13.8.137.*
【 在 FlyGeneral (飞将军斩将夺旗) 的大作中提到: 】
: 罗马人没有步射手,他们一般是用掷石兵来替代。小克拉苏的骑兵应该就是重骑,轻步兵里面包括掷石兵,问题在于质量和数量都不如对手,轻易就被消灭了。如果克拉苏带的掷石兵多的话,这仗的确有一打。
: 卡雷战役并非是单纯的兵种间对抗,克拉苏虽然是战争的发动者,但准备做的很差,他的向导是帕提亚人的奸细,故意领他走了一条多沙少水,非常难走的路,帕提亚人则是以逸待劳,在自己选定的战场等着罗马人,没开打战斗的结局实际上就已经定了。
: 罗马人后来和帕提亚人作战,一是集结大部队,发挥数量优势,二是注意兵种的配合,三是避开沙漠地带,走高加索一带的山地,效果还可以。
走山地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限制骑兵的机动性。不过,罗马人是怎样提升其兵种之间的配合的呢?
--
FROM 13.8.137.*
刨一个老坑,见谅。
除了宋朝过分以文制武的政策原因之外,押沙龙的《出轨的王朝》第二章“离奇荒诞的淝水之战”里面有一节“大有大的难处”可以从后勤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帝国喜欢分兵:
为什么苻坚这么着急呢?为什么他不等大军都集中到一地,然后统一进发,发动雷霆一击呢?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他根本办不到。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一百万军队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十万军队的十倍。
可以设想一下,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把九十七万军队集中在一地会是什么情景。九十七万军队如果走在一条大路上,即便这条大路十分宽阔,能容纳二十人并排行走,队列又排列得密密实实,那么整个队伍也要拖出五十公里以上。走在后头的部队根本就不知道前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随时可能失控的可怕状态。
而且这九十七万人一起行进,补给也根本不可能供应得上。晋代中国人口非常稀少,整个山西省的人口也不到九十七万。大家可以想象:如果现在整个山西省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发,排成一个队列向江苏挺进,那会给沿途造成多大的压力。沿途需要有多少个饭馆和旅店,队列本身又需要携带多少辆运输车,才能让这些人几个月内都有饭吃?
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兵而进,古代战争中,经常说兵分几路,这可不光是为了实施某种军事计谋,主要原因往往倒是因为集结在一起实在太困难。
【 在 yunmz (云梦泽)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具体某一场战斗是这样,,但宏观的来看总有一个大致的规律的,,要不然孙子也不
: 会说什么“倍则围之”了
: 其实我现在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宋辽/明清的几场战役出现了很多这样分兵的例子,,跟以
: ...................
--
FROM 208.6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