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求助:几位明宋史大拿进来一下。
北宋和南宋的禁军和厢军没有什么战斗力吧
特别到中后期,很多都是空的名额用以冒支军饷,不然为何对金如此不堪一击
【 在 koeis (奥森)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宋的河南也养活不了汴梁这样的百万人口大都市,何况开封附近没有有利地势,面对
: 辽的燕云压迫,北宋一直是用重兵集团保卫首都。巨大的粮食物资消耗都是北宋的难题
: 。北宋一直到南宋都是采用国家投资大规模拉动消费的方式,解决农民问题和游民问题
: ,所以国家有不少的赤字,但是相对的来说,国内的经贸和外贸都很有发展,这一点比
: 封海的明朝要好很多,整体经济形势也要好。
: 宋朝的弱兵很大程度是后代史家的春秋笔法,单论战斗力,宋兵绝对不弱。宋朝禁军、厢兵的区分方式,确立了禁军的兵源素质,武器装备都很精良,单兵战斗能力很强。在与辽、夏的战斗中,宋军获胜的次数远远超过打败的次数。宋军最大的难题是机动力,重型的步兵集团移动速度
: 初期,宋军总是大规模的集团出动进行战略决战,也是失败的理由之一。到了宋夏战争后期
: 宋军基本上都是依托有利地势,逐步蚕食拱卫西夏灵州的山地,缓慢的修筑堡垒前进,跟西夏拼正面战斗力和物资,就把西夏搞的很受伤。如果不是女真的迅速崛起,西夏基本上就向着完蛋狂奔了。
: 至于粮价,宋朝的实际交易粮价绝对要低于明朝,明朝的粮食一直不是特别充足,只有张居正那个年代积了几仓库粮食,明朝的粮价低在于物资流动小,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贸易。北宋时代粮价甚至能达到500-700文一石,大约150公斤,走卒类士服,农夫着丝履,国家还有能力养几
--
FROM 219.224.169.121
宋历朝就是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
禁军当然不会派到前线去了
初期的禁军军队挑选自然严格
但是看看后期呢,几乎就是不堪一击
对付金的军队几乎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禁军吧
记得太原府是种师中,带的可是西军而不是禁军
【 在 koeis (奥森)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朝的大规模招兵和基础建设都是挑水灾旱灾的年份,这个在奏章之中都有,所谓多一兵
: 即少一贼。现在没时间找资料,但是禁军单兵战斗力是很强的。特别是宋初禁军士兵挑选非常严格,开硬弓,举重物,还按照身高定军饷,士兵都是高大威猛,战斗力强劲。厢军、射粮军之类的属于辅助兵,在军队中数量较多,但是战斗力一般。至于八十万禁军纯粹是个名字,别说80
: 的主要是征集来筑城的几十万民夫和骡马。
: 女真进攻的时候,整个黄河沿线也只有伍万不到的战兵,正是所谓宋人商议未定,金兵已渡河,属于战略决策失败。后期真正硬碰硬的战斗,宋军没吃特别大的亏。几个主要战区都没有被大规模歼灭的记录。第一次女真南下,有掳掠无战斗,宋军按照小编制分散在各个据点
: 中被穿插包围了,天灵盖对狼牙棒之说纯属春秋笔法。
--
FROM 219.224.169.121
是啊
那是对付西夏练出来的精兵
和禁军不可相提并论
【 在 woaichina (我爱中国) 的大作中提到: 】
: 种师道,带的不是陕西兵吗?
--
FROM 219.224.169.121
对付西夏一隅之地
后来采取的战略是正确的
西夏不管如何机动作战
他所需要的很多战略物资都来自于内地,被切断了之后
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宋的有生力量和西夏相比那是远远胜出,只要不是一次战役伤亡过于惨重
是可以很快恢复起来
而西夏则没有宋那样的人力和物资储备
长久消耗那是西夏必定吃亏
【 在 knower (吼吼哈哈)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宋兵与辽夏战斗中获胜的次数居多,是不是有点抬高宋军
: 宋辽之间,多是辽国主动进攻,宋军凭坚拒守,逼退辽军
: 从战术上说,算个平手,从战略上说,辽军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略处下风
: 而对西夏,两国互有攻守,不曾听说宋军有什么大战绩,都是凭借着修筑城堡
: 步步为营,逼退西夏军,反而西夏军不以一城得失为念,机动作战
: 屡屡打败宋军,斩首万人以上的战役数次
: 有点像国共在解放战争初期的表现,虽然国军占领许多地方,但有生力量却屡屡被
: 解放军消灭,最后导致失败
--
FROM 219.224.16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