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人就像明末的“豆瓣小组 + 公知联盟”。
天天发长文批评皇帝、骂宦官、树立道德标杆,言辞高洁,义愤填膺。
但真到要掏钱、打仗、担责任的时候,就开始犹豫、推脱,更多是“道义输出”。
他们的对手阉党,就像“权力系的实务派”,手里有资源,有皇帝撑腰,也敢做脏活累活(比如加税征兵)。
结果就是:
舆论场上,东林党赢了,人人喊“正义”;
实际操作上,阉党把持,财政军务照样要靠他们推。
百姓两边都埋怨:一个光说不做,一个做了更苦。
换句话说,东林党争,争的是“话语权 vs 行动力”,是“清流 vs 权术”,最后吵得国家元气大伤,把崇祯彻底拖进了死胡同。
【 在 huangk (沉默的大多数)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资本利益
: 东林党就是明末的 键盘侠
: 就是要求皇帝不能一言九鼎,必须听从“公论”。
: 他们热衷于弹劾宦官、权臣,强调要“清君侧”。
--
FROM 223.1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