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卫青的骑兵军团竟然强悍到如此地步。
汉代是武力开边后才获取河西走廊,河套等地,你完全倒果为因。史盲而已。汉武帝初年,汉朝不仅缺乏广阔的养马平原,连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这样的理想马场也没有。这是基本史实。军马也是几代努力解决,从而建立起较为强大的骑兵兵团。汉代马政,史料详实。
为了支持马政,专门征收了“算赋”。早在高帝四年,刘邦就发布了这一征税政策,要求15岁以上至56岁以下的成年男女每年缴纳120钱,这些钱主要用于购买兵器和马匹。这一税收制度虽然在后来的汉文帝与汉武帝时期有所调整,但基本上保持了长期征收的格局。此外,7至14岁的儿童每年也需缴纳一定的税款,这被称为“口赋”,用于养马和车马装备。汉文帝在晁错的建议下,推出了《马复令》,鼓励百姓养马,以增加国家的马匹数量,为将来的战争做好准备。最引人注目的是,百姓如果拥有一匹马,就可以免除三人的兵役或赋税。这个政策一出台,民间养马的热情高涨,马匹数量大幅上升。景帝时期,国家对马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汉景帝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6所马苑,专门负责养马,养马规模达到了30万匹。与此同时,民间和各郡国也在积极养马,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马匹资源。这一系列举措,为汉朝日后建立强大的骑兵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愧是初中都没上过,知道气候地理变迁吗?汉朝养马地河套,河西地区,河套到了宋朝就变成盐碱地了,河西宋之前就丢了。北方人口密度也决定了没有那么多地方养马,养马的草地吞掉大量农田。
: 家里被抢劫犯抢了,你不怪抢劫犯,怪主人不能买个枪每天站门口练枪法,不让人上班过日子吗?
--
FROM 114.246.237.*
我没有什么同伙,你那套恶臭思维少来碰瓷。我只是批驳你错误史盲说辞。
你顾左右言他,挽救不了你的脸。你回复的内容是“谁说汉人养不了马”。难道你的观点就是汉人养不了马么?东拉西扯的论据都是错的。谁提了宋代,又或者说汉代宋代情况一样?宋代西北养马地是被西夏控制,西夏没有较为强大的骑兵么?洪武是起家淮西,知道推平檬元,贡献大都,可有掌握什么养马地?没有强大的骑兵么?捻军山东河南流动,几乎全部骑兵,不是汉人么?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同伙想说的是宋朝不想养马哦,你贴一堆百度来的拉几有啥用,洗地的方向都洗错了。我当然知道河套河西是后来才有,汉初是义务兵征兵制,且人口稀少,有相当多的地方能养马,跟宋朝的情况能一样吗?
--
FROM 114.246.237.*
好笑了,建立马场就是草原?元代为以庐州为代表的两淮马场投入巨大,甚至适宜马种,临近盐场,设立专职马户这些都远不是只有草就行。你以为地荒了就行么?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朱的马是淮河“草原”养出来的,这个草原怎么来的你不明白?让你家变草原你同意吗?整天无理取闹!你还是回乌兰巴托养你的马吧,哈哈
--
FROM 114.246.237.*
两淮马场是摋人就能形成?金末以来,河南一代才是反复拉锯人口损失最大我只是指出你错误,你主观推断和我无关。包括宋代根本未曽掌握河套,你根本言不及义。你说宋代地狭人稠,养马与民生矛盾,我并没有反对。但是,积贫积弱,军无战力,与民生更矛盾。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洪武是靠淮西马场,淮西马场是怎么形成的?这事需要先大规模杀人吧。
: 我没说汉人不能养马,但我们历史上对抗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队和马场,宋朝时又丢了养马区,所以外战很难
: 日理客曾心里想的才是汉人不能养马,因为汉人文化不行,迂腐不堪不能养马,这才是他想说的。
: ...................
--
FROM 114.246.237.*
人家设置马场是什么时候?强征土地,要是荒了没人了,哪里需要强征?地哪里荒了?你怎么老是靠发明历史来证明自己观点?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荒是前提,要还是宋朝时,你能搞什么马政?是因为金元的图沙,掠夺人口才有了马场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分不清了,你多大年纪了
:
--
FROM 114.246.237.*
早已屠摋干净了还清空什么?强征土地你要洗成利用无主草原么?而且清空人口为啥还要强征农民种植牧草,设立专职养马户。建立马场的范围很明确,也有很多气候和“山地避暑+盐饲”模式实施的条件,适宜的背靠山区的地方才适合。苏北徐州一代自古以来就有渔盐之利,《史记·货殖列传》中,汉代徐州如广陵郡,就因海盐生产而富庶。汉初刘濞为运输海盐,从扬州茱萸湾到蟠溪开挖运河,又开邗沟支道通向海边,形成若干河渠贯串各个盐场以便运盐,称之为串场河。水渠曰“渎”,故此地首次得名即曰“盐渎”, 得名“盐渎县”,即日后盐城(西晋为海陵郡,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盐渎县改名盐城县)。南北朝至唐代,沿海胡逗洲、南布洲等沙地“上多流人,煮盐为业”,盐民成为沙洲上最早的开拓者。唐朝时期,盐城境内开沟引潮,建亭设场,晒灰淋卤,盐产量达百余万石。当时全国设10个盐监管盐,其中今盐城境内有海陵、盐城二监。海陵监为全国第一大监,年产盐60万石。盐城监次之,年产盐45万石。什么宋朝才有的技术?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淮西马场的由来都是些历史常识,元掳“清空”人口,退geng还牧,跟那个temprate是一个道道
: 苏北晒盐也是宋朝以后才有的技术,有了晒盐,南方淡水湖地带才好养马。
: 这就是你们脱离人珉史观的恶劣表现。为了养马,把人“清空”,这确实不是正常的能做的,当然,如果宋朝真做了,你们这伙人又会批宋朝害珉。总之,立场没在我们这边,爱你们咋说就咋说吧。
--
修改:lvarez FROM 114.246.237.*
FROM 114.246.237.*
所以你无法自圆其说,不断调整,又来贩卖那套散发着返桦恶臭的满蒙殖苠说谬论,你说你是不是反戝?
为了罪恶目的强行拼凑,发明历史,根本不值一驳。只需稍微考察元代马政发展就一目了然。
甚至在元建立以前,入住北方的蒙古贵簇就已经因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而战马筹措困难。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你说话真费劲,你理解能力有问题吗?蒙元杀人只是一部分,接下来就是掠夺人口还有强行退耕征地,这才有了马场。就这事唐宋明都干不了,只有元清这种殖民邪恶政权能干
--
FROM 222.131.245.*
如元史记载,原本以游木苠簇为主体建立的“探马赤军”,有了固定驻地后,开始由牧苠转化为农玞,“渐知耕垦播殖如汉人”。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时,效忠于他的很多蒙古亲贵甚至无法为自己麾下的军队配备战马,忽必烈不得不自己掏钱,紧急在中原各地购买数万匹战马,才勉强保证自己的骑兵部队战力,摆脱“军中无马”的尴尬,而北上与阿里不哥争雄。
淮西是夏贵率三府、六州、三十六县出降,受到优待甚至淮西原来宋军集体投降,编入庐州马场中,反成了构建运营马场的有力人力条件。马场开始也不在淮西,而是分布于大同、太原、真定、益都、怀孟、清池县、南皮县、广平等地陆续建立起来。而随着蒙古对江南的征服,昔日“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早已改变。
淮西因条件得天独厚而迅速成为备受倚重马场,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整个元代长期以来的“吏治不清”以及放纵土地兼并所导致主要威胁是汉地中原地区的起义反抗。地处南北交界,无论哪里用兵都方便接济军马,尤其是再往南,炎热少盐,根本无法建立养马基地。
这些都有史料印证,比如台臣向元仁宗汇报:“蔡五九之变,皆由鼐智密鼎经理田粮,与郡县横加酷暴,逼抑至此。”“经理田粮”指的是从公元1314年冬天开始,元廷希望通过核实田地实际所有情况来甄别和控制土地兼并,核定粮食征收标准的一项新政策。“延祐经理”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推行实施的江浙、江西、河南三省吏治幅拜,各地官园和土豪劣绅纷纷抢在核查之前,大肆侵占芏地,以至于出现新丰一县强行拆毁民宅近两千户,除了与活人争地之外,许多人为“虚张顷亩”甚至连墓地都不放过,以至于“夷墓扬骨”。随着元仁宗下令取消“经理民田”的举措,蔡九五的起义鍕也便随即瓦解。
而史载,淮西廉访使陈思谦通过“括官民马”的方式,为宣让王帖木儿不花组织了一支团练骑兵,轻松平定庐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庐州马场对镇压中原起义军中的作用。
金末至元初,符合战乱人口锐减,甚至大平原千里人烟罕见,记载不多么?为什么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淮西才成为马场?立场先行,枉顾基本事实和逻辑。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你说话真费劲,你理解能力有问题吗?蒙元杀人只是一部分,接下来就是掠夺人口还有强行退耕征地,这才有了马场。就这事唐宋明都干不了,只有元清这种殖民邪恶政权能干
--
修改:lvarez FROM 222.131.245.*
FROM 222.131.245.*
所以你还是自相矛盾,自己抽自己,你开始就反驳人家说的“谁说汉人不能养马”。现在又在论证确实不能养马。汉朝开边前的史实也被你吃了。环境因素也早已驳斥了。别说马了,英勇抗虏的英雄将领,苟且偷安的南方小朝廷也要杀,这也是自然环境因素?社稷覆灭,神州陆沉,都在所不惜?养马反而是要摋苠?你看看你的逻辑。丢人。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扯了,你们已经是自打其脸。连蒙古人到中原都难以建立马政,足以说明养马困难根本就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的限制,根本不是那个日理客曾说的什么,君主不重视,科举影响之类的胡扯八道。
: 我就不明白了,你跟这个日理客曾就是这么铁杆的同伙吗?你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连这种明显荒谬的言论都来跟他配合?
--
FROM 222.131.245.*
你告诉啥了?发明历史算完告诉么?是把人口杀完了,自然变草原可以养马了么?那么多史料打你脸还敢继续胡扯。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循环论证吗?淮西马场怎么来的,不是告诉你了吗?
--
FROM 222.1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