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朱允炆如果早点喊取燕賊首级封万户侯
可能是以讹传讹,并没有确切的记录
【 在 isaaco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铁定赢了?
--
FROM 36.60.68.*
建议看一看《明实录》,建文为何必败,燕藩为何能赢,一目了然
【 在 isaaco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铁定赢了?
--
FROM 36.60.68.*
削藩靖难的大体过程:
建文君臣削藩
燕王靖难
真定之战
袭取大宁
郑村坝之战
白沟河之战
济南之战
第一次议和
沧州之战
东昌之战
夹河之战
藁城之战
第二次议和
燕师南征
淝河之战
灵璧之战
谋划渡江
第三次议和
燕师渡江
第四次议和
靖难师入金川门,建文帝不知所终
削藩失败,靖难成功的根本原因:
削藩在战略上就是个错误,明太祖分封诸王镇守边疆,建文根基未稳,却贸然进行一百
八十度大转向,翻车是可以预见的。
武力削藩在战术上也是个错误,因为把对方逼上绝路。且诬陷燕王将反,燕王愤然而起
,不要低估了这个“愤”字。
另外,双方打了这么多战,基本不可能有“勿使朕背负杀叔之名”之类的说法,有也不
可能起作用,战场上刀枪无眼。
【 在 isaacov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说说呗
--
FROM 36.60.68.*
总有人把“推恩令”想得神乎其神,真有这么神,就不会有七王、八王之乱了
明初也不是实封,诸王典兵的制衡点在于诸王,任何一王单独都无法与朝廷抗衡
【 在 isaaco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推恩令太墨迹啦,不如这样来的爽
--
FROM 36.60.68.*
说明不得人心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朱元璋留的底子也够了
: 谁能想到 建文输了
--
修改:realdavy FROM 36.60.68.*
FROM 36.60.68.*
的确,燕军南下是一个根本性转折点
不过,看四次和谈比看十数次大战还有意思,后面的和谈“南北分治”、“车驾幸蜀”
都出来了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靖难的过程有点像后唐灭后梁
: 虽然战场上燕军胜多败少,但是朝廷方坐拥资源更厚,能耗得起。建文朝廷也逐渐摸索到了这一路径,但是燕军一样获得了首都空虚的情报,直接突袭给斩首了
--
FROM 183.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