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频频主动伐魏,是不是陷入了机会主义的泥沼?
是的是的。荆襄之所以丢掉,也是因为关羽北伐,给了陆逊以可乘之机。
蜀汉就应该龟缩,隐忍待时,把战略出击和决战决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寄希望于有可能取胜。实际上,主动出击更大的可能是失败。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诸葛伐魏的时候,荆襄不是已经丢了吗?
:
--
FROM 218.249.201.*
要看全局,不能只看一时一地。拿下秦川,固守崤函,就握住天下的咽喉。这件事才真正一等一的重要。
就是要主动放弃一些机会,让曹魏以为蜀汉无意进取。
不能像小屁猫一样,见到个会动的东西,一拍屁股就窜出去了。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身在局中很难从事后判断的。比如你说隐忍待时,关羽北伐时你以为不是好时机吗?当时刘备在汉中鏖战,曹魏那有起义小高潮,关羽要是不作为那才是傻。
: 对于大政治家来说,很多机遇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都说孔明北伐多么多么战略不高明,但人家差点就拿下凉州了,就是坏在街亭马谡这。如果真拿下凉州,跨有凉益二州,那形势又不一样了。
--
FROM 218.249.201.*
秦川东向有崤函做门户,曹魏从江东回师,蜀汉可以凭险拒其于关外。且崤函从西向东无险可守,易于迅速拿下。
如果单纯占据陇右,不突袭长安,曹魏仍有巨大回旋空间。特别是远征东吴的部队可以迅速回师。这样曹魏的战略重心就又回到了蜀汉这边,前功尽弃。
占据长安,是为了占领秦川。占领秦川,必须紧闭崤函,只有关紧了这扇门,才能将曹魏势力主力与其政治中心相隔离。否则,蜀汉一口吃不掉曹魏。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全局也得看时机,诸葛要是北伐关中,曹魏的军事部署重心就会从长江转移到关中,蜀汉扛不住,还便宜了东吴。诸葛跨凉益二州,是隆中对的翻版,但比隆中对更高明。攻取的是曹魏,而不是东吴,相当于两家搞增量;打通凉州,蜀锦就可通行西域;获取养马之地;陇山下关中有地理优势;西北占据乾位。天下有变才是攻取关中的时机,那时候汉中和陇山两路出击,胜算才大。
--
FROM 218.249.201.*
你再想想,啥叫奇袭?城非得围着才能打下来吗?我让你扛着旗、列着队去长按了吗?大白天的,你穿着便服,扛着柴火、货物,看门的能不让你进去?你提前安排人布局点商铺,不就有地方容纳这些人了吗。
汉中距离长安不过300公里,距离函谷关不过600公里。你示弱韬晦的时候,不会慢慢渗透进入曹魏几千人吗?买点地,平时种点庄稼打打掩护。这点事儿还用别人教你?
还围城呢,还架云梯攻城呢,丢不丢人啊?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说你想象的夺长安太简单了
: 长安作为重镇,固守待援, 蜀汉奇袭长安必然没多少攻城设备
: 要投多少兵力才能够围长安?
: ...................
--
FROM 125.33.91.*
所以,阴以图之,缓以渗之,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你扛着旗攻坚,当然费劲了。趁着曹魏不注意,卡住其咽喉,易如反掌。司马懿高平陵之变,不就是这么搞的吗?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蜀汉拿下凉州都那么吃力,同时拿下关中和潼关,你这考卷太难了,丞相也是人啊。
--
FROM 125.33.91.*
如果坚持谨守不攻策略,东吴的头号强敌就是曹魏,怎么可能觊觎蜀汉占据的荆州呢
【 在 linunix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吴偷袭荆州也算在诸葛亮头上?
:
--
FROM 125.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