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明为啥没形成东晋南宋?
明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就逐渐夺权,走向宋风了,后面也是出了海瑞、雒于仁这样有名的骂皇帝的。
要想发展科技文化,往近代转型,就得走文治道路,发扬人文精神,放松社会管制。
但要想抵御家门口的野蛮人,就得弘扬武德,搞洪武体制,加强社会管制。
这就是中国的地缘环境决定的。在技术突破到对“野蛮人”形成武力优势以前,注定没有两全。所以中国的发展才会如此艰难,一旦想转型,走向宋风,还来不及技术突破,就是元清入关的结局。
【 在 erpao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藩王太多,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各个藩王之间勾心斗角攀比成风。不像北宋开国奠定的政策就是打压武官推崇文官制度,不杀士大夫,允许文人大胆发言,形成了北宋时期特有的民不怕官,官不怕皇帝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社会景象,精神文化脱离了枷锁就形成遵循内心,天道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从西汉开始推崇的黄老之道,人们生活有奔头,自然拥护国家制度,虽然后期社会动荡,但是人民还保存了一些对以前美好生活的怀念,对庙堂之上再现明君的幻想。这种幻想让宋朝又苟延残喘了150年,只能说随着历史的生产力的发展,人心越来越不古,套路越来越不管用,朝代更替的也更加频繁。
: 发自「今日水木 on NOH-AL10」
--
修改:tianc03 FROM 114.254.3.*
FROM 114.254.3.*
打仗未必是优胜劣汰,只有中世纪以来欧洲、春秋战国那种同文明内的列国内战是优胜劣汰。
中国古代不是不打,大部分战争都是对外战争,都是跟落后于自己的对手打,赢了没啥长进,输了更糟,反而文明倒退。这种战争打多了反而是逆向淘汰。
这还是地缘决定的。西欧一直没有统一,且西欧不管是罗马旧地还是其他地区,中世纪后整体走向了农耕化,边界上没有游牧,“落后于自己的对手”被东欧隔离了。
【 在 erpao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打仗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一直在躺平。后果可想而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NOH-AL10」
--
FROM 114.249.59.*
这不是很自然的吗?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在 manutd502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现在周边强敌环伺的环境下加强管制是应有之义?好像也有点道理
--
FROM 223.104.42.*
没错,欧洲就是有西欧这片地,相对安全,可以慢慢互啄,本来也很菜的,但是最后憋出大炮蒸汽机。
【 在 branco 的大作中提到: 】
: 欧洲那是菜鸡互啄。
: 匈奴人阿提拉来了,就把欧洲人搞成民族大迁徙。
: 蒙古人来了。又让欧洲那些骑士现了原型。
: ...................
--
FROM 114.249.59.*
明晚期确确实实走了技术路线啊,那么多奇人异士,跟西欧交流也开始了,只不过萌芽没发育而已。
明晚期之败显然不是技术问题啊,就是组织力不行。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不同意 的
: 技术对战争是加持项,没说一定要搞到什么程度
: 宁远之战,就发明个棉被裹火药的技术,都很有用
: ...................
--
FROM 223.104.39.*
仔细想想,各民族发展其实都是此起彼伏的抄作业,有瓶颈不怕,怕的是视野封闭,没见过好学生,不向好学生抄作业。西欧的旧势力当然强大了。
【 在 howtodo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壤板结了。干不过,自然选择。欧洲也是靠实力运气土壤疏松爆发了。萌芽就是安慰安慰
: 。即便是欧洲,德国、英国的旧势力也很强,没有像法国一样闹得happy折腾壮
:
--
修改:tianc03 FROM 117.136.38.*
FROM 11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