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勾股定理的谣言
晕,一下子从唐朝转进到明朝了,隔了好远哟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民间不准私自传习天文数术。
: :
--
FROM 159.226.181.*
没看懂你的逻辑关系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很正常啊
: 陈寿还把华佗归入方技呢
: 也是当神话小说
--
FROM 159.226.181.*
这些算法不是数学,是计算机解决围棋问题的方法,其中方法描述可以用数学来表达而已。
和牛顿定律不是数学是物理一样,只是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和智能科学,要用到数学,但不是数学。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下围棋,既不是算法,也不是数学。
: 阿尔法狗围棋软件建立围棋模型用到了算法,这些算法是数学。
: :
--
FROM 159.226.181.*
扯远了,中医在我看来本来就和神怪占卜一样的,归类的挺准确的。
一行不是神怪,但是说什么四句口诀就成围棋国手,这个连写这个故事的人都认为是神怪,而不是你说的什么写故事的人就信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把一行归入神怪,我就举例,华佗不也归入神话了
: 主要是正统知识分子就是认为这是小技,不上台面的
--
FROM 159.226.181.*
那具体一行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自变数不等间距”问题呢?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插值法。然后呢,天文观测到的数据,它不是均匀的,比如3000年的时间里,只有有限的年份有数据,有的间隔是几年,有的已经是改朝换代了,几百年后才继续有观察值。
: 这就会导致年份间距不等。引发“自变数不等间距”。
:
--
FROM 159.226.181.*
对呀,但算法特别是计算机的算法,不是什么内在规律,是利用计算机的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所以说算法不等于数学的。研究算法本身的一般规律的,才可以归为数学。
什么阿法狗这种算法,依靠的不是数学,依靠的是智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之诞生,本来就是用来描述自然界内在规律的。
--
FROM 159.226.181.*
别转进了。
什么四句口诀就成围棋国手,就别当真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医当然不一样了
: 司马迁就把扁鹊 仓公归入列传了,扁鹊提出信巫不信医不治,说明当时医学已经和巫术分开了。只不过陈寿觉得华佗这个算小技而已。这是很正常的,即使墨子这种知道科学的人,还认为鲁班造木鹊没用呢
--
FROM 159.226.181.*
所以我觉得一行并不一定提出了解决“自变数不等间距”的插值方法。可能只是做历法凑了个相对准确的数。后人给脑补出来的所谓xxxx内插法。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不知道,没有细看。
: 内插法是很常用的一个数学方法。
: 图上有几个点,把它连成一个图形,实际上是补了无数个点,就是内插法。
: ...................
--
FROM 159.226.181.*
盈不足 在九章算术里记录得很清楚。那后面得“二次差内插”、“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三次差内插”,究竟具体是什么方法呢?
不知道在哪里有记录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内插法就是做历法需要而被发明的一种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进化。
: 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九章算术》中的“盈不足术”即相当于一次差内插(线性内插);隋朝作《皇极历》的刘焯发明了二次差内插(抛物线内插);唐朝作《太衍历》的僧一行又发明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元朝作《授时历》的郭守敬进一步发明了三次差内插法。在刘焯1000年后,郭守敬400年后,英国牛顿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
--
FROM 159.226.181.*
“以数学为基础建立起来”,和“是数学”这是两个概念好不好。物理不是以数学为基础建立起来得么?
何况人工智能算法最被人诟病的就是,现在最好的深度学习,没有靠谱的数学理论支撑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论是计算机科学,还是人工智能算法,都是以数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 :
--
FROM 159.22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