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躬耕襄阳根本就没有争议
关键是不远,骑马就是一两天的事,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和以前的生活、交通条件远远不同
: 诸葛亮那么频繁的和襄阳人士交往
: 如果离的远的话,时间、成本都不低
: ...................
--
FROM 223.104.213.*
这不都是推论么?关键是要想让别人折服,得拿出过硬的证据。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常备良马 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搞定。。
: 另外当年乱世,单人或者少许人经常往来,容易被打劫。
:
: ...................
--
FROM 223.104.213.*
南阳争得是隆中么?隆中那破地在哪南阳关心么?南阳只求你们隆中别像个狗皮膏药似的硬贴住南阳了。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隆中在襄阳,2000年无争议,所以才说南阳政府脸皮厚啊
:
--
修改:ceiba1985 FROM 223.104.213.*
FROM 223.104.213.*
诸葛亮年轻时什么样子啊?宋之前的人讲的是出将入相,读书人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读书人一副羸弱的形象那是从宋朝开始的。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躬耕说辞而已,诸葛亮那个样子像是躬耕的么?显然是有人资助,有收入来源的。
:
--
FROM 223.104.213.*
你满篇的类比推断,过硬的史料一个没有,怎么让我信服你的毫无争议啊?
习凿齿离诸葛亮躬耕时已经一百多年了,不是你轻描淡写的几十年。河北的省会原本是保定,文革时迁到石家庄,这都是建国后的事,可很多人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了。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2000年前的历史地理变迁,都有当时的材料?隆中诸葛亮住过,过了几十年有人去祭奠,这就是材料。如果弄错了,当时的人就会指出来。
:
--
修改:ceiba1985 FROM 223.104.213.*
FROM 223.104.213.*
写出师表时襄阳郡建立二十年了,可诸葛亮仍然写躬耕南阳,还不够说明问题啊?
【 在 bingli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还没襄阳郡吧
:
--
FROM 223.104.213.*
无论金陵还是建康江宁,我都知道这是南京。但按你的说法,隆中先是属于南阳,后又属于襄阳,诸葛亮还是坚持用南阳不怕引起误会么?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明什么问题?南京从秦始皇改名为秣陵后,正式名称有建康江宁白下,就是没有金陵。但是刘禹锡写诗也是金陵怀古,王安石写词也是金陵怀古,中国文人爱用古称,这不是常识吗?
:
--
FROM 39.144.40.*
先说时间,诸葛亮死在234年,但不是躬耕于234年,这篇文章写的时间正好与诸葛亮躬耕的时间相距百年。
再说你提到的文章,文章开头就说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他们缅怀诸葛亮跑到汉北,隆山去了,不正好否定了隆中吗?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注引王隐《蜀记》记载了刘弘、李兴参观隆中及李兴所写的《诸葛亮故宅铭》。这篇文章写于永兴年间,也就是公元304-306年。诸葛亮去世于234年,前后不过70年。
: 史料有了,几十年也有了。
: 至于河北省会原是保定,“很多人不知道”,很正常,保定人也不知道?河北省政府大楼旧址工作人员不知道?不仅知道这个,而且保定人还知道他们这里有直隶总督府,年代更久远。
: ...................
--
FROM 39.144.40.*
你说了这么多,一条有用的信息都没有。你还是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了。
【 在 shujuk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历史学者犯下的错误特别多。不要迷信历史学家,但也不能随便否定,要否定则需要有证据。诸葛亮的隐居地、陈世美的家乡,这些都是属于没有丝毫疑问的、板上钉钉的东西。有些伪历史学者在那里胡搅蛮缠而已。
--
FROM 117.135.125.*
那你给我举一个南阳代指襄阳的例子。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扬州的名字,一会儿指广陵,一会儿指南京。李白杜甫同时代的人写诗各有所指,怕什么误会?
:
--
FROM 117.1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