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亿纬锂能:三元大圆柱电池还是未来趋势
再怎么吹,励磁电机不行,也白费。
【 在 ruige0822 的大作中提到: 】
: 得听主机厂吧,看看宝马怎么说的
: 宝马在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上的电池技术上,可以说是彻底换了思路,过去它用的是方形电芯加模组的传统方案,现在则改走和特斯拉美国本土定义电芯类似的路子:采用 46 系列大圆柱电芯(规格上采用4695和46120两种),把电芯集成进电池包,再把电池包作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
: 这种设计的好处其实很直观:首先重量更轻,能量利用率更高;其次车身刚性提升,底盘更平整,空气动力学和安全性都能做到更优,新电池是底盘和空间布局的一部分。具体到产品上,26 款 iX3 的电池可用能量是 107.9kWh,推算总容量大约 111.6kWh。新一代大圆柱电池的体积能量密
: ...................
--
FROM 39.152.24.43
圆柱的间隙有利于散热,但是电池堆到位了,就不需要太大散热能力。
看前面那个在后备箱自己加大电池的帖子。
【 在 ruige0822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差不多,圆柱散热好,技术非常成熟。只是圆柱技术是一直被LG 松下占着,国产宁德 亿纬方形 比亚迪刀片占大头。
: 但从战略上不能放弃大圆柱,如果LG 松下在大圆柱一直领先或技术突破,咱们很有可能失去这块市场
--
FROM 39.152.24.43
但是也把散热空间节省了。但对于大电池来说散热不是问题。
其实想靠圆柱电池增加底盘强度。
【 在 spad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间隙大整包能量密度下来了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3
FROM 39.152.24.43
抗压都是靠再外面的电池包与电芯的竖直支撑,
只不过圆柱竖着的支撑密集,方形太大,竖着的支撑太少。
【 在 kkxkkx 的大作中提到: 】
: 圆柱用钢壳,方形用铝壳,抗压强度就差挺多。此外,圆柱比大方形单体能量小太多,热失控可控程度高。一个是鞭炮一个炸药包,你觉得哪个安全。
: 一味的追求充电速度,能量密度,把安全放到一边就是mega的这种麒麟电池,烧起来太快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
--
FROM 39.152.24.43
两码事,方壳一样能加爆破阀。
【 在 kkxkkx 的大作中提到: 】
: 圆柱NCA的安全性反而比很多方壳NCM更好,原因就是钢壳+爆破阀能把产气控制在壳内定向泄压,而方壳一旦鼓包失控就直接破裂喷火。所谓的超快充加能量密度高只不过是国内厂家忽视安全性得来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39.152.24.43
不清楚为啥方形与圆柱,配方不同。
我感觉鼓包不是问题,掩盖鼓包才是问题。
【 在 kkxkkx 的大作中提到: 】
: 方壳确实有防爆阀,但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彻底失控前放气,防止爆炸,而不是像圆柱那样彻底防止鼓包。
: 圆柱钢壳+顶部防爆阀的组合,能在产气初期就把气体放掉,电芯外形几乎不变;方壳铝壳+大面防爆阀的组合,产气后还是会先鼓包,防爆阀只是最后一道保险。
: 说到最后,圆柱体在力学上有天然形状优势,环向应力,没有应力集中
: ...................
--
FROM 39.152.24.43
同样,圆柱在顶端的泄压阀位置优势也没啥决定性作用。
方形侧面的泄压阀一样。
【 在 kkxkkx 的大作中提到: 】
: 纯材料层面,NCA的热稳定性确实比同镍含量的NCM略差,甚至比NCM811还差一点。但这个差距只有10-20℃,远没有“三元不如磷酸铁锂那500℃ vs 220℃”那么夸张。
: 所以真正决定三元电池是否安全的,不是这10-20℃的材料差距,而是失控后能不能不蔓延。
: 现在最安全的两个极端:材料王者,方形LFP。
: ...................
--
FROM 39.152.24.43
如果只是压力问题,直接把压力阈值设置的很小或者直接裸露就行了,
显然没那么简单。
压力与位置也啥太大关系。
【 在 kkxkkx 的大作中提到: 】
: 方形侧面还不够扯蛋的么……方壳泄压阀的位置劣势是几何级别的,根本绕不过去。你把方壳泄压阀做多大都没用,只要它不是严格轴向、远离相邻电芯,热失控时就是对着自己人开火。所以mega那个电芯能在20秒没就全烧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39.152.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