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其实二十多万的油车
是不是除了动力崩01弱一点(这事无解),车机可能差一点(车机跟车的整合度没有电车高),辅助驾驶弱鸡一点,给配置给的抠唆一点(本来合资就贵),其实也没啥缺点?
毕竟其实大家都进步了,现在途观L顶配跟十年前加价卖的途观,除了动力没啥提升,其他的也完全不一样了?
--
FROM 221.223.98.*
哨兵肯定无解
多角度摄像头不至于,这个耗电不高
开空调睡觉我觉得可以,这事是宣传过度,开阔地没啥风险
外放电只能点烟器带逆变器了,功率是没戏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支持哨兵模式,不支持外放电,不支持车里开空调睡觉,也不支持全车多个角度摄像头的行车记录仪,根源是供电能力差。先天缺陷,无解
--
FROM 221.223.98.*
动力及不说了,2.0t的打鸡血最多也就260-270,再多就得上一堆激进的东西了,耐用性都成问题
【 在 ox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产2.0T的油车,动力也不弱了,15万就够了,配置也不差,可能辅助驾驶弱一些。
--
FROM 111.205.135.*
我只是修正我的偏见
反正我都买了
看起来大家都很卷,不卷的卖不掉
【 在 cybereag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了那确实没啥缺点
: 没有非电不可的必要
: 驾驶特性不同接受了就好
: ...................
--
FROM 111.205.135.*
烧钱的事就不提了,肯定不能算烧钱,算烧钱两边都能打出狗脑子
【 在 buren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空调睡觉不是怕一氧化碳,是怕烧钱
--
FROM 111.205.135.*
那不说的就是20多万这个级别啊
真要比五六万这个级别,油车别管多蠢配置多低多简陋多山寨,这车能跑能开空调不耽误用
五六万的电动车看都没法看
【 在 ox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动力足够了,比很多低配的新能源车都强,动力强的新能源车也不便宜,也得20多万。
--
FROM 111.205.135.*
啥车哨兵模式可以用?这玩意一晚上三四度电,油车自己烧着发动机哨兵吗
【 在 xxfcd 的大作中提到: 】
: 哨兵模式和多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我看现在很便宜的油车都支持啊。车内睡觉这个确实纯先天缺陷。
:
--
FROM 111.205.135.*
哈,凌云的零百进不了7s,这事是著名的故事
【 在 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不用15w,星途凌云2.0t的,我看各种配置基本也都有了,除了没有自动驾驶。
: 挺大的车,零百不到7秒,才10w出头。
:
--
FROM 111.205.135.*
by 豆包
一、序幕:2022 年 4 月,“赛道级 SUV” 横空出世
奇瑞旗下星途品牌推出凌云 S,以 “燃油时代性能标杆” 为核心定位,通过三重宣传打造 “性能神话”,迅速抢占市场关注度:
核心数据造势:专业车手陶鹏飞驾驶 “试装车”,宣称创下 0-100km/h 加速 6.0 秒、100km/h 麋鹿测试(CCPC 标准)的成绩,直接对标 “超越保时捷 Macan”(当时 Macan 官方 0-100km/h 加速约 6.2 秒);同时强调采用国际 ISO 标准的麋鹿测试成绩 85.9km/h,暗示 “全球顶尖”。
赛道纪录背书:在株洲国际赛车场发起 “72 小时直播挑战赛”,宣称以 2 分 17 秒刷新量产 SUV 圈速纪录,全程以 “实时直播” 为噱头强化真实性。
参数与口碑绑定:搭载鲲鹏 2.0T 发动机(261 马力、390N?m),车评人郑刚(0991 车评中心,乌鲁木齐籍)参与官方活动后公开背书,称其 “性能碾压同级国产 SUV”,并暗指后续质疑者 “受竞品资本操控,故意抹黑国产车”。
二、转折:5 月,鲁超的 “自费实测” 撕开缺口
车评人鲁超(“键盘车神教” 账号主理人)率先对宣传数据提出质疑,通过 “两次测试” 层层递进揭露矛盾:
试装车初测:异常信号浮现
鲁超借官方提供的 “试装车” 测试时发现两处关键问题:一是 ESP 关闭功能隐藏极深(需复杂操作才能激活,与 “赛道级” 便捷操控定位不符);二是试装车配备 235mm 宽胎(后续证实为试装车专属),而官方宣传中未明确区分 “试装车与量产车配置差异”。最终实测零百加速 6.5 秒(夜间低温环境,非常温),锐思赛道圈速 1 分 06 秒,与 “6.0 秒破百、赛道级” 宣传存在明显差距。
自费 18 万购量产车:实锤数据鸿沟
为验证 “宣传是否掺水”,鲁超自掏腰包购入一台量产版凌云 S,磨合 3000 公里后在常温环境下实测:
零百加速最佳成绩 7.3 秒(夜间低温)、常温成绩 7.6 秒,与官方 6.0 秒差距超 1.5 秒;
赛道行驶仅两圈,变速箱、四驱系统便出现过热保护,无法持续高强度驾驶;
鲁超公开发起悬赏:“若有人能让这台量产凌云 S 跑进 6.2 秒,直接将车赠送”,最终无人应战。
三、高潮:网友深扒,造假疑云连环爆发
鲁超的测试引发全网热议,网友通过技术溯源、细节比对,扒出更多宣传漏洞,将 “性能神话” 彻底击碎:
陶鹏飞 6.0 秒加速:标准偷换 + 数据篡改
网友通过还原陶鹏飞测试截图的底层代码,发现存在 “4.7s” 的隐藏数据标记。结合汽车行业测试逻辑推测:该 “4.7 秒” 实为0-60km/h 加速成绩(家用 SUV 0-60km/h 常见 4-5 秒区间,符合凌云 S 动力水平),而官方将其直接篡改为0-100km/h 成绩 6.0 秒—— 并非 “数字改大”,而是偷换测试标准(注:0-60km/h 加速时间本就远短于 0-100km/h,如保时捷 Macan 0-60km/h 约 4.3 秒,0-100km/h 约 6.2 秒)。后续陶鹏飞始终回避 “量产车复测” 邀请,其发布的 “证明视频” 反而暴露测试场景与量产车不符,坐实数据问题。
麋鹿测试 “全球第一”:标准混淆 + 桩桶违规
官方宣传的 “100km/h 麋鹿测试成绩”,实际采用的是国内 CCPC 标准(桩桶间距、测试流程与国际 ISO 标准不同,难度更低);而宣称的 “ISO 标准 85.9km/h”,被网友比对现场图片发现 “桩桶摆放间距违规”,实际成绩不具备参考性。
对比测试与直播:双重造假
为凸显 “超越保时捷 Macan”,官方在对比测试中给 Macan 更换 400 元低价轮胎(大幅削弱抓地力),而凌云 S 使用高性能胎;此外,“株洲赛道 72 小时直播” 实为录播 —— 车手陈震当日的手机定位全程显示在北京,与 “赛道参赛” 说法矛盾。
四、混战:多方博弈下的舆论场
随着造假细节曝光,车评人、厂商、网友形成多方对峙,过程充满戏剧性反转:
郑刚:从 “铁杆背书” 到 “反向助攻”,再到 “烤骆驼梗” 起源
初期,郑刚多次公开抨击鲁超 “黑国产车”,在直播辩论中为嘲讽鲁超,主动提及 “我们新疆的烤骆驼,你鲁超可能都吃不起”,试图以 “阶层差异” 消解鲁超测试的可信度,该言论迅速引发群嘲。
后续被网友扒出 “双重谎言”:一是直播测试时私自拆除座椅头枕(减轻车重,美化加速成绩),二是谎称 “隔离期间参赛”(实际定位与参赛地不符);更关键的是,他声称 “235mm 宽胎是量产标配”,被奇瑞官方间接实锤 “仅试装车专属”,彻底暴露对产品的不了解。
其言论看似维护奇瑞,实则精准戳破 “试装车特调、数据造假” 等核心漏洞,被网友戏称为 “最高级的反串黑”——“借着骂鲁超,把奇瑞的底裤都扒了”。
陶鹏飞与奇瑞官方:回避与模糊回应
陶鹏飞作为 “官方成绩创造者”,始终拒绝鲁超的 “量产车复测” 邀请,仅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 “文字声明”,未提供实质性证据;
奇瑞官方发布声明称 “加速成绩受温度、路面、轮胎等多种因素影响”,保留对 “抹黑者” 的诉讼权利,但未正面回应 “数据篡改、试装车与量产车差异” 等核心质疑,态度模糊引发更多不满。
第三方评测与舆论分裂
车评人 38 号借鲁超的量产车实测,认可凌云 S“家用舒适、隔音表现优异”,但明确否定 “赛道级” 定位:“它是一台好的家用 SUV,但与‘赛道’无关”;
舆论分为两派:支持方认为 “7 秒级加速对家用 SUV 已足够,没必要纠结宣传”,质疑方则强调 “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性能’无关”。
五、后续:郑刚 “反水” 与 “烤骆驼梗” 的传播
事件发酵数月后,后续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事件的 “荒诞性”:
郑刚的 “隐性反水”
网友发现郑刚自购一台凌云 S 后,态度骤变 —— 从 “直播吹爆” 转为 “私下吐槽”,甚至在车友群中抱怨 “变速箱顿挫、高速风噪大”,被调侃 “粉转黑最彻底的车评人”。后续他虽又购入奇瑞瑞虎 9,但凌云 S 的 “翻车经历” 已成为其口碑污点。
“烤骆驼梗” 的演变
起源:郑刚以 “鲁超吃不起烤骆驼” 嘲讽对手后,其言论被网友反向解构 —— 当他的 “赛道级” 背书被量产车实测打脸,网友反讽 “吹车不如烤骆驼,至少骆驼不会翻车”;
传播:因郑刚来自乌鲁木齐,“烤骆驼” 与地域特色绑定,逐渐成为车圈通用 “戏谑符号”—— 每当有车型夸大性能宣传,评论区便会出现 “先过烤骆驼质检”“郑刚喊你吃烤骆驼再吹” 等调侃,成为事件最具记忆点的标签。
六、结局:一场没有赢家的舆论战
这场持续近 2 个月的互联网风波,最终以 “多方受损、口碑重构” 收尾:
奇瑞:“理工男” 人设崩塌
奇瑞此前以 “技术务实” 积累的 “理工男” 口碑遭遇信任危机,凌云 S 虽因 “争议度” 带动短期销量(部分消费者认可其家用性价比),但 “虚假宣传” 标签长期影响品牌形象,后续推出性能车型时需反复 “自证清白”。
鲁超与郑刚:口碑两极分化
鲁超虽因 “18 万买‘怨种车’” 被调侃,却凭 “自费实测、敢说真话” 收获大量粉丝,成为 “客观车评” 的代表之一;郑刚则因 “不实言论、地域嘲讽” 口碑崩塌,后续视频播放量锐减,沦为 “车圈反面教材”。
行业启示:宣传需回归产品本质
凌云 S 本身并非 “烂车”—— 作为家用 SUV,其空间、舒适性、动力(7 秒级加速)本可满足多数用户需求,但过度追求 “赛道级” 标签、通过数据造假博眼球,最终得不偿失。事件也为中国汽车行业敲响警钟:性能宣传的边界,永远不能超越产品真实力。
【 在 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不用15w,星途凌云2.0t的,我看各种配置基本也都有了,除了没有自动驾驶。
: 挺大的车,零百不到7秒,才10w出头。
:
--
FROM 111.20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