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么多人在讨论理想,蔚来,小鹏的战略战术产品,没有关注他们
现在新能源车行业的局面,其实和100年前美国汽车工业的局面非常像。
我读了斯隆的自传后,对这些东西一下子豁然开朗
当年美国也是一堆所谓高端、特色品牌,最后基本还是通用一统天下
比亚迪完全在复刻通用当年的战略,可能还是要多关注比亚迪
【 在 gaozhuang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例子跟我说的不冲突的,油车最后的结局是变成一些寒冷或者极偏地区的专用车型,同时百万以上的油车,作为一种彰显身份的存在,跟现在的手表一样。
: L9销量没有稳定向下,24款不降价+问界过来分食的问题,通用/大众/日系20万以上车型销量被吃干抹净的时候,就是L9真正掉头向下的时候。
: BBP不拐点,蔚来品牌就不会大爆发。阿尔卑斯就是李斌意识到BBP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祛魅,所以赶紧先加入到理想/问界/特斯拉分食通用/大众/日系20万的过程中来,保证蔚来有足够的粮草扛到奔驰宝马保时捷松动的时候。
: ...................
--
FROM 117.129.70.*
智驾这东西,堆资源就能做好,很难成为护城河。
如果年底比亚迪自研的智驾进入第一梯队,就能证明这个看法。
汽车行业唯一的护城河是规模
【 在 ruige0822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想 除了蔚小理华 国产哪家还有能用的智驾。
: 智驾一定是积累的,想弯道超车不行,传统品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想有只能用华为解决方案
--
FROM 117.129.70.*
是啊,关键还是车厂的规模,规模大,现金流充沛,投入各种研发不是问题
【 在 also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过段时间可能小厂就养不起 这种规模的资源了,
: 类似手机,单独一个摄像都是几千人的团队
:
--
FROM 117.129.70.*
基本是这样的,这也是王传福的观点,很实在。
其实100年前,汽车就是当时的高科技,发动机、车身、底盘各种技术百花齐放,
各种思想大碰撞、技术多样性不比现在差,以史为鉴
【 在 gaozhuang1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没有软件介入,纯拼机械制造,现在是智能时代了,不能完全照搬,智驾当下还没法影响主流销售,因为现在还在电动化阶段,油车老古董啥都没,电车给个大屏幕都能把老头们乐开怀,但是电动化到一定程度后,就是比拼智能化的差异了,这个技术必须要大力跟进但不能作为当下的唯一差异点,目前还在电动化进程没到智能化阶段,根据什么阶段选择什么路线也是战略的一部分。
:
:
--
FROM 117.1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