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一个汽车零部件的极好的帖子。
营销有很多种,不都是一个类型的,显然那个人做的就是属于技术营销。
当然我相信这个举动很可能是他的个人行为,不一定是比亚迪的官方行为,当然比亚迪官方也很喜欢做技术营销,也经常召开一些技术分享会,技术交流会,在产品发布会上也经常大谈技术细节。
其他一些厂家不谈技术,不怎么做技术性营销,不喜欢大肆谈论技术细节,不一定是因为没有技术,也可能是要传达产品效果,要传达产品的设计理念,每个厂家的营销理念是不同的。
他说的一些内容是真实的这我相信。但是不是全面的我很怀疑,是不是对比亚迪不利的方面他没有说,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那些行业知识他不说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有在这个行业工作过。
【 在 Jep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不能简单就给人贴个营销人员的标签。
: 人家是厂家的不假,但大部分发帖都是介绍新能源产业的相关技术和BYD的相关技术,读下来基本上也算客观描述。
: 而且写的帖子逻辑性条理性非常清晰明了,绝对不是营销人员的水平。
: ...................
--
修改:yehorse FROM 120.245.130.*
FROM 120.245.130.*
比亚迪2003年成立汽车事业部,2005年推出的F3就很快实现了月销4万的好成绩,我记得当时有对王传福的采访,提到过比亚迪垂直整合这个事情,王传福说过,早期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他们连F3的雨刷都是自产的,后来因为故障率比较高,后期在销量起来后换成了业界供应商提供的通用产品。但因为采购量大,成本也能压低到跟自产接近的程度。
这个事情说明,自研自产有很多种原因,不必将其跟从供应链采购对立起来,非要分出个孰优孰劣。很多时候是出于降低成本考虑,还有一些情况是确实产业链没能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这往往发生在一些比较新的领域。
总之,垂直整合与从供应链采购相比,有利有弊,没有必要过份鼓吹这个举动本身。企业的初心应该是提供好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只要能做出好的产品,技术是自研的还是外采的并不重要。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不用你提醒啊,"不要有全都要自己做的想法"人家厂商自己连这个都想不明白吗。你看比亚迪还有其他汽车厂商,想过自己开钢铁厂造钢板吗? 人家肯定有取舍。
--
修改:yehorse FROM 120.245.130.*
FROM 120.245.130.*
座椅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是比亚迪的技术营销人员来跟你分享座椅的相关知识,他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大开眼界。
不过咱们用户不需要关注这些实现的细节,只关注最终使用效果如何,体验如何就行了。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具体内容不论,因为太专业了,一般人肯定看不懂。
: 咱就从通常的理解上来看:貌似这个零件不是一块皮座椅那么简单,似乎还有那么一些技术含量。你们其他家都做不了,你们都得从更贵的外资厂商那里采购,这本身就是别人能力更强的表现吧。
: ...................
--
修改:yehorse FROM 120.245.130.*
FROM 120.245.130.*
你为什么会认为座椅的皮料不重要呢?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耐用性、舒适性、易清洁性这三方面,不见得比空调的实用性差呀。
座椅皮料想做好也不容易,要不然为什么nappa真皮卖得这么贵?音响也是同理,开车听歌是很多人的需求,为什么不可以下功夫做的更好一点呢?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其实想说的不是座椅,我说的是座椅用的布料或者皮子,或者是方向盘的那块包皮做例子,说明有些东西的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
: 如果比亚迪的“技术营销人员”真的来说皮子了,说这个皮子别人没造就我们造了并且技术含量挺高(而不是说我们就图它成本低),我也会鄙视这些人员和帖子,但是人家没有啊,你自己树的靶子吧?
: ...................
--
FROM 120.245.130.*
中立的第三方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去测量数据并以此去评测,这些评测结果有参考价值,但终究不能代替买了车之后车主的主观使用感受。某位车主的个体评价是主观的,一群车主的集体评价应该是能说明问题的。
【 在 no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终效果是个人感受还是车评人的?能描述出问题并解释原因很不容易啊。你看看某汽要自己测试空调的兄弟的帖子,这个人感受差别大了。 非常欢迎你也从自己专业知识或者个人感受上分享让版友觉得有道理的科普。
--
FROM 120.245.130.*
技术含量的多少也不太好评价,特别是对于不同的事物,至少我不知道评价方法,用累计投入的研发成本?还是专利数量?似乎都不合适。如果你知道的话,你可以说一说。
我理解nappa能把真皮做成一个名牌,肯定也是投入了不少研发成本的。皮座椅以前痛点很多,例如不耐磨、易染色、成本高等等,改善这些问题都需要使用技术手段,所以认为生产皮面料没有技术含量,那肯定是不妥的。
音响也是同理,高级音响很贵的,为什么贵呢?技术研发成本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重要和技术含量不完全对等,你理解吧.....
:
--
修改:yehorse FROM 120.245.130.*
FROM 120.245.130.*
互联网上很多大V,你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直到某一天他说到了你熟悉的领域 ……
【 在 zzyb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典型的用话术包装了很多专有名词忽悠傻子的帖子。
: 吹了半天R744只在商用车里边有使用,乘用车还是再用R410a这种国外已经禁止使用的东西,还自称只有自己在用低温制冷剂。
:
: ...................
--
FROM 120.245.130.*
不是科普嘛?这回承认是硬广告了?是广告那就没问题了,当然让做广告了。
话说回来,对于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有不同的性能、价格、特性。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选择,这很正常。
哪个方案/路线最优?打嘴炮不算数,最终看销量。所以他最后也是要把话题引到销量上面去,当然我认为没问题。
BYD销量最大,毫无疑问他选择的技术路线就是最合理的(至少在他产品的价位段内)。
但是只能代表是这一个阶段的,技术一直在演变,成本也一直在演变,销量更是。现在的销量只能反映当下的方案/路线。
将来的事情只能将来再看。绝不能认为现在销量大,将来就一定更大。
比亚迪F3这一款车在2005年就实现了月销4万,你敢相信嘛?但这是事实,但后来呢?
比亚迪过去不是没有辉煌的时候,有辉煌也不代表将来一定能维持。
现在就说现在,将来的事情,只能留做将来去证明。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原帖说的很好啊,至少条理清晰,逻辑清楚。这种广告难道不是最硬核的广告吗?
: 凭啥比亚迪做的好就不让说?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20.245.130.*
哈哈,看来果然还是老样子,夹带私货,欺骗我们这些不懂的外行人士。
不过人家有一点说的对,那就是销量是方案选择正确与否的最佳证明。比亚迪现在销量最大,所以现在选r410a就是最正确最合理的选择。至于将来被淘汰,将来再说呗。将来比亚迪销量能不能还维持第一也是不一定的事情。
每个时期都有最佳技术,过早选用尚不成熟的先进技术反而无法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吹技术可以吹,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销量上面去。
【 在 cys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论你说的天花乱坠,r410a就是第三代制冷剂,和r134a都属于HFCs。中国已经签署了基加利修正案,那淘汰第三代HFCs就势在必行。一个已经确定要被淘汰的技术,非得强行碰瓷第四代冷媒说什么各有优缺点不是在夹带私货吗,什么都是过度技术,我第四代的淘汰你第三代的,然后未来被第五代技术淘汰不是很正常?所以反正都会被淘汰,不如我们就用最便宜的那个?比亚迪在r744上有什么积累没看到,r410a是投入了不少,可惜天不遂人愿没想到真的加入基加利修正案了,赶紧卖点回本是正途。
:
--
FROM 120.245.130.*
我觉得只有销量大才能证明有道理。
销量小,你把道理吹上天都是屁。销量大,你放个屁那都是道理。你说对不对?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算广告,我支持这种硬核广告。至少我一个门外汉觉得说的有道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修改:yehorse FROM 120.245.130.*
FROM 120.24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