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甚至从云南组织移民到胶东,胶莱平原上的明清两朝村庄,族谱上普遍记载着来自“云南”、“小云南”或“乌撒卫”。
洪武十四年至永乐初年,入滇的两批明军驻守云南已经长达二十余年,这些兵士来自全国各个省份,涵盖了苏、皖、浙、赣、湘、鄂、豫、冀、鲁、川等地,因历史变迁,他们以屯守的“乌撒卫城”为家园开枝散叶,融合在云南这片土地上。
明朝初年,山东沿海地区倭寇泛滥,由曰本浪人、商人、海盗组成的中小规模流寇经常侵袭沿海地区,为抵御倭寇,明鄭符陆续在胶东设鳌山卫、灵山卫、成山卫、威海卫等一系列海防卫所,高筑砖城以固海防,史称“沿海二十四卫”。
随着云南政局的逐渐稳定,“乌撒卫”的驻守军队逐年分批次地调防回山东,分别驻扎在胶东的二十四个卫所,抵御倭寇,这些云南归来的军户们在胶东平原上开枝散叶,他们的后代形成了胶莱河两端密集排布的“云南移民村”,六百余年后的今天仍然有许多的村落以“XX屯”“XX营”“XX堡”便是当年遗风。
这也是为何山东方言(尤其是胶东方言),能被各省份的人们无障碍听懂的原因,因为祖上们驻守云南期间,来自十余个省份的兵士相互融合,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各路方言柔和在一起的特殊语言,这种语言便是“胶东方言”的前身”。
【 在 pinggu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列了这么多地,压根没有一个是齐地。你这里写的是黄河决堤沿着运河北上祸害河北,也没有向东侵扰齐地。
: 济南路是包含部分鲁地的。
--
修改:bocaj FROM 114.246.238.*
FROM 114.24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