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盲充斥,有谁说过什么齐地之类的么?即便齐地,济南不是齐地?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三决。《元史·河渠志》载:
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并河郡邑济宁、单州、虞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东明、钜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等处皆罹水患,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水势北侵安山,沿入会通、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坏两漕司盐场,妨国计甚重。
著名历史学家邹逸麟先生曾在《元代河患与贾鲁治河》一文中对元代黄河河患进行统计:自1272年元伊始至1363年结束统治,黄河决溢多达近70次,几乎年年决口溢水。金代后黄河下游无固定河道、分支繁多变迁紊乱。
河北河南道廉访司的上言原文不幸一语成谶:
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漂室庐坏禾稼,百姓已罹其毒......大抵黄河伏槽之时,水势似缓,观之不足为害,一遇霖潦,湍浪迅猛。自孟津以东,土性疏薄,兼带沙滷,又失导泄之方,崩溃决溢,可翅足而待。
近岁亳、颍之民,幸河北徙,有司不能远虑,失于规画,使陂泺悉为陆地......即今水势趋下,有复钜野、梁山之意,盖河性迁徙无常,苟不为远计预防,不出数年,曹、濮、济、郓蒙害必矣。
邹逸麟老先生考证充分证实元代黄河下游无固定河道、变迁频繁的事实。
【 在 pinggu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河间路在哪里?那是河北好不好。鲁西南当然是山东,但不是齐地。
--
FROM 114.24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