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作为首都,北京的位置真的太好了
其实自古以来海路奇袭就是选项,尤其辽西走廊在中古是很难走的存在,正规的陆路去往辽东辽西是穿越燕山,而不走辽西走廊。隋唐征高句丽都有海路偏师配合。明代定都北京也知道拱卫辽东登莱,统筹防卫,掐住内海出入口,在直沽构筑天津三卫,防范冲进内海的敌寇走水路直接杀到通州。构筑山海关,以及至天津之间的七卫(除天津三卫之外还有,开平中屯卫、卢龙卫、抚宁卫、山海卫)也有防范在京东登陆,穿过无险可守的冀东平原直接杀到北京城下的考虑。不存在以为海上没威胁之说。
【 在 lanthan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古以来,这个可真不一样的。
: 以前哪里有飞机和轮船,都是步兵走路,山地可以会严重拉长进攻军队补给线。
:
--
修改:meza FROM 125.35.85.*
FROM 125.35.85.*
但大沽口是严密设防的要塞。
【 在 zhangg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八国联军是从大沽口过来的
--
FROM 125.35.85.*
不对,lz说的是古代海防因素不是软肋,现代才是。事实上明代北京建都前(甚至已经考虑迁都前,仅仅防卫中心城市)就考虑到海防因素。海路来袭,当然是软肋,需要防范。你所说的大沽口,是明永乐二年在天津筑城设卫时,就于大沽口置炮台,竖“津门之屏”,锁钥入京水道。根本不存在古代忽视防御海路入冦的问题。
【 在 zhangg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说敌人都是从路上来的,没有海上威胁,我找个反例打脸而已,和严密设不设防没有关系
--
FROM 125.35.85.*
不对,如果没威胁,就会不那么重视扼守内海门户,拱卫沿海大量卫所,尤其海上水路连通京畿的直沽。没有攻进来,不是说明没有海上威胁,是有效化解了,是守卫严密,令敌寇知难而退。守不住不是不重视,是能力差。海上入冦威胁,这个因素,是一直存在的,是不是软肋,一看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二看军事能力,而不是位置本身时而是软肋时而又不是软肋。
【 在 zhangg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虽然离海近,可是自古以来威胁都是来自陆地而不是海上,也就现代算个软肋——英法联军从大沽口登陆是近代,而且是实际发生的
--
FROM 125.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