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象是考生选择、地域经济和录取率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投入学科竞赛的学生我们可以认为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一批考生,他们的目标是进入经济发达地区的知名高校。
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经济发达,这些地区的学生首选top2或留在本地。其中,长三角、珠三角本地的知名高校录取本地学生的比例很高,走高考途径、竞赛途径留在本地知名高校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北京考生,复旦、浙大、中山的在上海、浙江和广东的招生计划中本省(市)学生的占比接近50%,而清华招生计划中北京学生占比只有不到10%。长三角和珠三角有志于参与学科竞赛的最优秀的学生有本地知名高校兜底,因此各个高中也比较积极投入学科竞赛的培训。
北京考生投入竞赛的性价比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下降了很多,清华在北京本地10%的录取率显然不足以兜底最优秀的北京学生,所以走高考途径选择面更宽。
其他如东北、山河四省,最优秀学生的首选是通过高考考到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的顶级高校,如北京、长三角等地,显然走高考途径选择面也更宽。
竞赛、高考,是开放性的双向选择过程,本质是个经济问题。
--
FROM 125.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