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搞竞赛的学生,基本没有裸考的,都是提前学的,和三十年前不一样,IMO连续两届满分选手史皓嘉(河南人,小学低年级在河南读的),数学比较牛,被浙江海亮中学挖走的,海亮培养的。武汉今年国家队3名学生,是机构(GZX)培养的,根本不是学校培养的,是机构培养的。如果一个地方,没有竞赛传统和相关资源,基本很难出成绩。目前这种高考形势下,搞竞赛风险不是一般的高,高考能进清北,根本没必要拼竞赛。
至于清北顶级班级,确实大多都是竞赛生,生源确实不错(每年全国千万量级的考上,就挑选出的那么点人),比如清华的姚班,办了都20年了,无论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或其它,出了多少牛人?懂得自然懂。性价比低,风险高,不少省份,基本不搞竞赛。
【 在 seered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上海远超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大省
: 有人说竞赛比的是家庭培养
: 这种人konw nothing about 竞赛
: ...................
--
FROM 183.1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