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全国一张卷,有的地方闹麻了
 这个跟当初“无症状”一样,属于对“一张卷”的定义不同造成的歧义。。。
【 在 biz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国一张卷,有的地方闹麻了
: 某些地方每年都闹麻了,要求全国一张卷,结果真一张卷的时候,露馅了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183.192.101.*
竞赛比的是资源,所以竞赛生基本就集中在少数几个学校
很多学校根本没有相关的师资
但是高考不是这样的
【 在 bizh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国一张卷,有的地方闹麻了
: 某些地方每年都闹麻了,要求全国一张卷,结果真一张卷的时候,露馅了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223.104.68.*
智商会回归均值,实际上所有遗传因素都会回归,但这个回归是几代人时间逐渐回归的。
父母智商高出平均的,子女智商高出平均的概论也更高。这几天热议的杨振宁邓稼先钱学森等等,父母乃至祖上几代都是聪明人。
影响个人发展和成就的,除了遗传还有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父母985的平均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优于普通家庭,这点应该也没问题。
之所以人们会有错觉,主要是相对数量造成的。父母985的家庭远少于普通家庭,实际上我国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成年人比例都很低。
【 在 lengs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与时俱进兄弟
: 现在北京上海是考霸的后代
: 早就不是土帽的天下了
: ...................
--
FROM 218.249.94.*
这个是懂行的
【 在 gucas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竞赛比的是资源,所以竞赛生基本就集中在少数几个学校
: 很多学校根本没有相关的师资
: 但是高考不是这样的
--
FROM 121.28.254.*
过去是一张卷(上海除外),那会儿高考,根本就不知道为啥上海单独卷。
实际上,一张卷,财政成本也低。
【 在 serprath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张卷录取比例也不一样,照顾地方差异就行了。谁也提不出来什么异议。
: 
--
FROM 121.28.254.*
这么说吧,本地中当年读大学时候,北京上海来的同学,一大半还是很认真读书的,很少旷课,这个要点赞,但是要真说考试效率来说,可能比其他省要差一点。但是他们就业又非常好,很多在社会上都混的非常不错,很少走弯路,有很多人助力。外地没关系的孩子大部分都要靠自己试错,发展来说比他们要慢一点。
当然话说回来,高考一张卷确实是更加公平一步,但是最后也会动态调整,回到相对平均的一个状态,就是说北京上海其实和外地差不多,现在高考如果要考好的大学,北上的难度非常大,不比高考大省的小。
【 在 kingzzh 的大作中提到: 】
: 到了大学,努力程度不一样,我看到的是,湖北的如果努力的,基本上都是前列,不努力的,也基本上是中游,很少在尾巴上的。另外本科是各省划线,名校的人数只和招生指标相关,但是研究生不一样,可以去看一看,应该是湖北比相应的招生指标高很多了。
--
FROM 116.236.156.*
上海卷是要保护上海生源的
【 在 yany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去是一张卷(上海除外),那会儿高考,根本就不知道为啥上海单独卷。
: 实际上,一张卷,财政成本也低。
--
FROM 116.236.156.*
也不一定是从外地挖的吧
本地也有好苗子
邓乐言这种
【 在 converttw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海是这样的,数学好的,都是定点盯湖北和浙江的小孩,如果这个小孩数学特别好,就把全家接到上海,给户口,大家就认为上海数学好的特别好,实际上上海小孩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语文和英语上面
--
FROM 118.144.132.*
现在上海很卷了,当年是为了保护上海生源的,因为上海优势是语文英语强,劣势是理科稍弱。如果采用外地的模式的话,很多城区有钱有quan人家的孩子会吃亏的。
【 在 yany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去是一张卷(上海除外),那会儿高考,根本就不知道为啥上海单独卷。
: 实际上,一张卷,财政成本也低。
--
FROM 116.236.156.*
这个是正解,英语和语文以后就业可以直接使用,适用面广。上海的英语和语文要求比其他省高一个档次没任何问题,只是不是太重视理科。
【 在 converttw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海是这样的,数学好的,都是定点盯湖北和浙江的小孩,如果这个小孩数学特别好,就把全家接到上海,给户口,大家就认为上海数学好的特别好,实际上上海小孩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语文和英语上面
--
FROM 116.23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