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三峡集团基石计划,只招清北人复交浙
【 在 datanot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现在考二代云集。经过几十年的人才虹吸,北京聚集了大部分的省状元、奥赛状元等。省前10名、奥赛第一名,说出来还有点自信。省100名以后的,自己都不好意思提。
: 现在的情况就是:在北京,按照高考招生情况和出生人口,小学班里的前两名,才有可能上北工大。但是一个班里,家长是教授、博士的占一半,硕士以上占大半。为了争取班上前几名,北京家长就已经投了无数精力、金钱在上面,但是上个市属高校都费劲。
: 在目前高校名额不均衡情况下:
: ...................
怪谁?还不是怪自己。
只会埋头内卷,既不争平等,也不创造新机会,几十年来除了国家力捧的清北,其余在京的都是声誉大减,同期别的地方都搞出了自己的影响力。
招生机会上,一直明着暗着减招,全国独此一份,外地985哪个不是在当地顶格猛招。而且,通过花样繁多的合并重组,鸡犬升天,一大堆不知道是本是专的都给并进所谓的985了。
本地企业招人,张口就是主贴那种“6校”风“C9”风,配合减招,没机会进所谓名校的,也没机会在本地有个好出路。
我以前也拿北工大当笑话,但是孩子读书后看清现实,才觉得问题严重,多亏还有个北工大。
--
修改:redapron FROM 61.48.209.*
FROM 61.48.209.*
【 在 datanot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历年吸收了各省的考霸、考神,然后目前高考的白热化,有些人是无法理解的,或者故意不理解。只能依赖于北京本地的家长关注。
: 每年北京落户10几万人,大部分都是硕士以上。想要北京户口,读个tp的硕士、博士,毕业出来拿户口不难;或者考北京、中央的公务员;或者人才引进,或者企业内部调动等,途径很多。每年10多万人获取北京户口,平均到每个省几千人。
: 觉得北京高考容易的,找一个本省考上tp然后留京的人问问。看看你们省当年的学霸,对于他们自己的孩子,觉得有多少概率能考上tp?
前面有人说过,机会竞争,利益分配的问题上,是讲屁股不讲理的
各地都乐见北京人自我限制自我约束
大家争夺的是,既然你在上海跟前吃亏,那我不能比上海落后
所以口水战无益
北京家长们自己应该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问题,自己就是制造和加剧这个问题的那个人
早点推动纠正吧
不说什么优越条件,至少要维护公正公平啊
--
FROM 61.48.209.*
【 在 booya35 的大作中提到: 】
: 娃努努力,考上这6所高校不就得了。娃是清北的料,在哪都不怕;不是清北的料,那就只能靠运气。跟其他省份比,帝都和魔都高考已经占了很大优势了,该知足了,计较那么多干啥,这让别的省份咋想(捂脸)
看来你压根就没看主贴的信息呀
关于什么叫“清北的料”或者“6校的料”,各地标准一样吗?
在北京,别说清北,就是6校,也得排名前800,才有可能是“6校的料”。料的成色得有多足呢?需要考够675分,也就是6门课在百分之下,全都90分以上
在上海,只要排名前2400,每科考够87分就够了。上海每科90分的同学排名多少呢?跟他们的北京竞争者一样,每科90分的人,在全市不到800个。
在浙江,前7700就可以上浙大。高考651分,相当于百分制每科87分。那么浙江每科90分的同学排名多少呢?1300名。
所以,你说6校的料到底是哪一个?
北京的800名,上海的800名,浙江1300
还是北京800名,上海2400,浙江7700?
机会不公平,同能力不同机会,当然是需要计较的,看不到这个问题的是太糊涂了
--
FROM 61.48.209.*
【 在 boruo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分不清,那就先考虑清北。
: 在各省需要什么名次可以上清北?
:
你不停地质问,反问,但是从不提供有价值的论据和论点
这不像是上过好大学的人该有的素质啊
提问你要自证
就从你聊天提问的方式看,
你们那里的学生素质堪忧,担当不起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业
清北名校还是别浪费名额给你们了
--
FROM 61.48.209.*
【 在 datanot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C9只是个民间联盟,都是某几所学校在积极宣传,希望绑定tp,显得自己和tp一样。然后他们在自己省招几千人,找工作时,再挤压其他省、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这种做法本身就有问题。
: 北京的家长和企业,没必要关注、宣传这类民间说法。招聘时对于主动提这类概念的人,看看他们当时高考排名多少,识别某些钻空子的人。这种人,进来后也是耍滑的人才。
: 同样是高考前2000到3000名,在北京,大概是能考上央财、外经贸、政法、北邮等高校;在上海,能上复旦、交大等高校;在浙江,能上浙江大学;在天津,能上南开、天大这些大学;在湖北,能上武大、华科等大学。
: ...................
非常中肯,让我给转到主贴去。
--
FROM 61.48.209.*
【 在 xingyun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其实我倒是支持清北在京招生名额缩减至300-400人左右,将复旦、交大、人大总招生名额增加至3000人!或者哪怕清北总招生名额缩到200以内,复旦交大人大三校在京招生名额增加到3500!
这是最公道的解决方案了。
清北一碗水端平,谁也别多招。
当地可以培养自己的强985,加大招生。
如果人大北航能在京招20%,跟复交一样,那清北再少点也无所谓。
现在的问题是,复交浙大包括武大华科拼命在本地放水,北京孩子的升学和就业机会被极大地压缩了
--
FROM 61.48.214.*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所以我一直同意,全国放开考。没放开考之前,我当然有权利吐槽北京的好985的入学率比上海差好多...
我也同意放开高考。
而且,高考命题要够专业够难度,能够拉开差距,让有所长的有机会展露头角。
--
FROM 61.48.214.*
【 在 windowscr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招10%还不算多招?北京除去清北,有6所985,每个都10%,不比一个省才一两个985多招的多了?北京人口才多少。
: 简单的统计学招生悖论而已。
: 你说的6亿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好像是第一批985确立的时候的地方配套费吧。那是9几年的事儿了吧。过去20多年了,你还在说只有6亿?你自己信吗?
: ...................
并没有。只有5%。
如果在京985能招10%,4000名就不会去北工大了
--
FROM 61.48.214.*
【 在 oochrainyoo 的大作中提到: 】
: 1,北京6所985,每所的招生规模也就每年2000到4000人。对比外地985动辄8000的招生规模,可以说外地一所985对本地的招生数量 大于 北京所有985对京招生数量之和。
:
: 2,上海市到底给复旦拨款多少钱,如果你不相信我的数字,那么你给我一个具体数字。
: ...................
在京985一年只招1500,含了民大这种水货和农大这种偏门,只算清北人航理的话,也就1000人
--
FROM 61.48.214.*
【 在 oochrainyoo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这么低了?清北人师航理加起来1500还是有的。
:
:
以去年为例,清北550,人大180,北航270,北理250,
合计1000出头,不到1500。
--
FROM 61.4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