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再好,也难以执行
有这样几个支持或反对你的例子
1. 跆拳道。我国在跆拳道项目上,以08年为主的几届奥运会,统计了主要对手的技战术,有视频数据库,也针对主要对手,针对新型电子护具的特点,针对裁判计分规律,制定了训练计划,确实为奥运夺金提供了关键支撑。
2. 莱曼的小纸条。这大概是你的灵感来源之一?事后莱曼说,他的小纸条是用铅笔写的,而且放在护腿板里被汗弄湿,基本看不清写的是啥。那个小纸条,基本算是心理战。
3. 角球的统计。据统计,进球+摆渡的获利,贡献最大的角球落点是4区(点球点附近),其次是1区(前点),而后点等其它区的贡献较低。如此明确的统计,又比较符合理论和直觉,在战术上也确实获得了执行。很多球队都增加了前点和中点。但也有短角球等创新。
到你的“具体场景和应用”这里
你考虑的够具体么?
要根据统计数据来判断此时的最佳动作策略,除了双方站位,朝向之外,起码得考虑双方的身体和技术吧。你看跆拳道和点球,都以研究对手为主呢。
你说谁速度占优,那优多少?是优在speed还是agility?现在足球游戏每个球员有几十条能力参数,是不是还得根据此时双方的状态乘以一个系数?如果连这个数据都没有,那不是成了无源之水?
要不先看看定位球上有没有你数学老师的用武之地,再考虑运动战吧
【 在 jacky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突发奇想,大巴黎打国米球门的近角,肯定是基于统计学来的,
: 那么感觉在每个位置,除了身体素质本身外,如果进攻和防守球员速度,技术差不多,那么是不是谁的数学功课做得好,谁就占优?(比如基于统计,基于概率)
: 以下是一些case
: ...................
--
FROM 124.23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