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都不是事,总体上来说,从小学阶段来看,参与踢球的小学生数量是很多的,北京现在哪个小学没个校队?所以我倒觉从选材角度,可以选择的人比以前更多,因为基数很大。
最大的问题是,到了初中还有几个孩子还在踢球,12岁都退役了,搞学习去了,因为家长不能承受踢球失败带来的后续问题,因为顶级联赛也就20支球队,几百号人,如果继续踢球,即使1%的孩子能踢出来,其他99%的踢不出来的孩子,谁来负责?
【 在 xtlove8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近期北京溜娃,确实感受到了在咱们国家,球类运动贵族化
: 社会球场场地都很好,但都被小年龄段培训班占据,看了内容,都是入门的训练,过程堪称枯燥,确实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参与的娃也看不出太大的热情
: 另外,场地利用效率太低,周末的场半天,8~12点,一小时一场,按说应该可以安排4场比赛,可现状就是10几个娃在那练过桩,传接球,用了场地的20%最多吧
: ...................
--
FROM 106.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