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简单就踢球比踢球,得算综合成本。
当年实德从喀麦隆引进一批小球员,培养几年后留下看好的,没看好的买张机票送上回国飞机就行了,回国球员后续的教育、就业等问题都不用管,听起来有点儿残酷。
但中国不行,单位要给专业运动员一定的保障,比如辽宁女排,从初中选材的时候都会跟家长谈,即使打不出来,也会送到体育院校深造,至少能够保证接受高等教育。
足球职业化后国家不管球员出路,但家长会算机会成本,当看到足球成材率低、出路窄的情况,很多踢球的孩子还是会选择回归高考,只把足球作为助力高考的特长,但走到职业化路上的球员就少了。这一点在选材上,就与非洲、南美等国家拉开了巨大差距。
阿内尔卡曾说过,他小时候一起踢球的孩子中,1万个小孩能出10个职业球员,而成为世界级球星的就他1个。
【 在 zskmkim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觉得塞内加尔投的钱比中国多么
--
FROM 112.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