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足球人口成了每次大赛输球后的口头语,也是大家的共识,错没错呢?肯定没错,但这个需要太多条件太长时间,关乎着教育、就业、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健全等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一输球就提人口,就直接归到了一个无解的问题上。是不是就无解呢,有什么现阶段可行的方法呢?个人觉得起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精英化 二.青少年高水平赛事 三.注册制
足球人口少是事实,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有天赋愿意走职业道路的,或者学习不好愿意冲击职业的,家境不好希望通过足球翻身的孩子数目还是很多的,现在的关键是把这些有强烈愿望走职业足球道路的孩子培养好,也就是精英化培养。
U12(小学阶段):这阶段青训发展很好短期无需改变,职业梯队、校队、社会俱乐部、兴趣班百花齐放,大部分家庭也支持,另一个原因足协覆盖不到这个年龄段。赛事也很多,像体制内的省长杯市长杯、民间的2034杯、玛丽莱杯、贝贝杯(足协也参与了这个)。
U13-U16:这阶段足球人口断崖下跌,相当部分孩子只能参与学校训练,大部分也回归考学。这阶段孩子基本完成了二次发育,足球技能也从更多靠个人身体技能培养升级到战术配合的进阶,训练时长和保健康复的缺失,使得一般的校队、社会培训机构,很难再和职业梯队和精英俱乐部相对抗,使得职业梯队和精英俱乐部在本地很难再通过比赛提高实战水平,有质量的比赛少的可怜,也就每年一次的四大足校轮流举办的足校联盟杯算一个。
这阶段国家应该分大区成立国家青训学院,如在 大连、上海、深圳、武汉成立四个学院,把周边省市的精英学员每季度集中一次,分队比赛并对社会公开直播,优秀球员且家庭愿意的提供当地学习和住房补助,可留在学院培养,每年考核以便进人或者是退出。相当于国家出面把人才精英化培养和分区域解决高水平赛事的问题。
U17-U18:这年龄段的各梯队以及国家学院的精英学员,由国家成立经纪公司,推动出国深造,成功签约的球员再反补国家。在欧洲成立海外基地,在法务、医疗康复、人文教育方面给与出国球员以照顾,并且在休赛期集中在海外基地训练康复,成立海外联队参加欧洲高水平杯赛。
最后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注册制,球员从小参与训练比赛,都要注册在省市足协,省市足协为了体制内的全运会任务限制球员流动,好的球员没法去到高水平队伍和平台。只能国家一是改变弱化成绩考核,加大成材率的考核,二是加大青训补偿制度的完善落实。
精英化、青少年高水平赛事 、注册制是现阶段可行的改革方向,其中很多细节也不是再这几百字可以详细说清楚的,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
FROM 60.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