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啥很多人还迷信专业队体制能搞好足球
他们也不好好了解一下当年为啥不搞专业队了?归根结底是养不起足球队了。一支足球队的人员抵得上多少个其他项目特别是个人项目?专业队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掏钱养。足球培养周期长,而在世界范围内又是一个极度普及的项目,这就决定了足球的成材率很低,因为竞争太激烈了。那这样的话,为了能筛选出真正的天才,就能维持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体系。那这些人想想这一切都是体工队模式,由国家来包,得花多少钱?这绝对是天文数字,国家是负担不起的。
那如果量财力而行,搞所谓少而精,对不起,如果只是和自己关起门来玩,无所谓;和国外去竞争,少就不能精。因为天才必须是有相当大的基数才能最后冒出来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223.104.39.*
因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导致极度普及之下淘汰率非常高,而由于项目的自身特性,成长周期又特别长。在其他项目,22、3岁就差不多可以成为顶级运动员了,而绝大部分球员在这个年龄段还比较稚嫩。更有不少球星,在20出头时还非常普通。
所以,足球要达到高水平,必须有好几级从职业到半职业、再到业余的联赛体系,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筛选出真正的高水平球员。而这种体系是体工队模式绝对承担不起的。
【 在 Playma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足球队,最少四年也得一个年龄段的队伍了,一个队伍除非很少淘汰可以保持在三十人以内,但很少淘汰必然导致质量不高。
:
: 实际我们去看下历届欧青赛、世青赛冠军队成员名单甚至是mvp,里面很多人过几年不仅没有成为球星,连本国顶级联赛都踢不上,甚至混到半职业或者业余队去了。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223.104.39.*
恒大也罢,苏宁也罢,他们烧的是纳税人交给国家的钱吗?市场化之后,足球恰恰没花国家的钱。你不要把体育场、足球场的投入算进来,因为之前中超球队没有自己的球场,都是通过租球场的方式来弄自己的主场的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养不起个毛线。
:
: 市场化以后,足球花掉国家多少钱?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223.104.39.*
咱们是真正市场化吗?别的不说,搞了近30年,连管办分离都做不到。再举个小例子,中超那么多俱乐部,球衣品牌都不能自己选,这种模式下怎么搞球衣等衍生品的开发。
【 在 wwtbyr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市场化失败了…
:
: 【 在 xiaosha79 (秀逸真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14.249.212.*
dna?日本、韩国、越南他们dna比咱们强?日本94年职业化以来,已经3次进世界杯16强了。他们的身体条件能做到这一点,咱们至少不应该比他们差
【 在 untisociet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承认和dna相关就是自欺欺人
: 【 在 xiaosha79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他们也不好好了解一下当年为啥不搞专业队了?归根结底是养不起足球队了。一支足球队的人员抵得上多少个其他项目特别是个人项目?专业队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掏钱养。足球培养周期长,而在世界范围内又是一个极度普及的项目,这就决定了足球的成材率很低,因为竞争太激烈了。那这样的话,为了能筛选出真正的天才,就能维持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体系。那这些人想想这一切都是体工队模式,由国家来包,得花多少钱?这绝对是天文数字,国家是负担不起的。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14.249.212.*
你觉得现在能养得起?那我给你们举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中国女足。
中国女足现在虽然有所谓的女超、女甲,但她们还算是专业体制下的俱乐部模式。按你们大家想的,举国体制应该养得起、玩得转,那为啥现在女足发展别说和美欧比,即使和日本比,也有明星的差距。这次亚洲杯是拿了冠军,但回国后水庆霞接受央视专访时特别说到:“确实日本队在我们之上不是一点两点”,在回答“选拔球员难不难”这个问题时,她回答:“也难也不难,因为各队女足球员还是比较少。在我看来,可能达到四十、五十人算是比较多的了吧。”而记者问:“日本有多少人可以选拔?”水导回答:“最起码有二三百人。”如果要回答为啥女足基础这么差,我再给大家看一段文字:
“在2018年以前,女足国家队的收入主要是由两大主要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育局发放的编制内的工资,一部分来自俱乐部的报酬,国家队层面,没有任何补助和奖励不说,还要徒增许多伤病风险,一旦在国家队受伤,在俱乐部层面的收入也没了。因此在2018年以前,曾经就有队员主动提出退出国家队,并非不爱国,而是日益增长的物价和微薄的收入对比,同样需要生存以及赡养父母的她们也得为长久打算,有的去参加娱乐节目希望进入演艺圈,有的想办法去认识更多商界人士投资开店。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8年亚运会以后,因为中国女足在亚运会上展现出了非常顽强的斗志,并且击败了朝鲜女足。那一幕对在现场观战的支付宝高层产生了巨大触动,从而加快了合作协议的签订步伐。事实上支付宝高层现身亚运会并非偶然,而是受到了当时主管女足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杜兆才的邀请。
在那场比赛前杜兆才就希望能够为女足拿到一份丰厚和长期的赞助,从而在根本上改善女足的生存状态,也给未来女足在世界杯、亚运会和亚洲杯上的比赛打下好的基础。邀请支付宝赞助女足的谈判早就开启了,最初支付宝高层表示希望在女足打完亚运会后坐下来详细谈合作内容,可当他们看到女足用自己的拼搏战胜了朝鲜后,当时就承诺愿意以十年十个亿的形式支持中国女足发展,最终合作文件要在回国后双方把细节沟通好才能签署。为了表示诚意,当场给中国女足队员们每人超过十万的额度给所有队员集体清空了购物车。
也是从那一时刻开始,女足队员们看到了中国女足在未来发展新的前景与希望,而时任女足领导、主要管理者们也都向女足承诺了,一定尽全力让女足姑娘们去获得更多与之付出匹配的回报。而从那以后,在国家队的集训开始有了按日计算的补贴,这些补贴的收入要高于一些新晋国脚在俱乐部的收入。
正因如此,甚至有的女足国脚跟教练组半开玩笑地申请能否全年集训,她们保证不叫苦不喊累。全年集训显然不现实,毕竟女足姑娘们与俱乐部也有工作合同,也要去完成她们的联赛任务。总训练不比赛并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道理女足国脚们也都明白。但这种简单直接的情绪表达,很现实地说明了收入的变化带给每个女足国脚们主观能动性的改变。
不是说她们只为了更好的收入才为国拼命,而是更好的收入,减少了她们太多的后顾之忧,尤其是2018年后,女足队员受伤后全部由国家队支付最高规格的伤病治疗费用、补贴照发,只要在队,奖金也会有,而且不会因为受伤就马上被放弃,伤愈后还会第一时间被召回国家队。这样就使得每个女足队员彻底放松心情,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国争光,为国拼命。”
大家看看如果没有支付宝的介入和赞助,即使是贵为女足国脚,在18年收入方面也很可怜的。以前大家都说女足待遇低,一个月两三千块钱,是因为靠着体育局的工资,她们只能拿这些。
中国足协女子部主任陆煜在2015年的采访中表示,女足队员待遇低主要是因为女足队伍大多属于体制内,即是体育局管理的队伍。“由体育局管理,那么球队的经费就来自于财政,财政支出是有标准的。你是哪级运动员,就会享受哪级待遇,所以女足队员的待遇不会像男足那样是达到市场化的标准。”
“我们的女足队员经常被爆出一个月薪水只有3000-5000元,其实在体制内的标准就是这样,再加上训练补助可能略高些,但是相对于女足队员的辛苦付出,我觉得还是不高。”陆煜说。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叫绝对担负不起?养各个梯级几万专业队员也就百亿量级的资金。在90年代是天方夜谭,在现在百亿有啥大不了的
: 【 在 xiaosha79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因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导致极度普及之下淘汰率非常高,而由于项目的自身特性,成长周期又特别长。在其他项目,22、3岁就差不多可以成为顶级运动员了,而绝大部分球员在这个年龄段还比较稚嫩。更有不少球星,在20出头时还非常普通。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17.136.0.*
你觉得国家每年百亿级的财政资金砸足球,咱们国家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叫绝对担负不起?养各个梯级几万专业队员也就百亿量级的资金。在90年代是天方夜谭,在现在百亿有啥大不了的
: 【 在 xiaosha79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因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导致极度普及之下淘汰率非常高,而由于项目的自身特性,成长周期又特别长。在其他项目,22、3岁就差不多可以成为顶级运动员了,而绝大部分球员在这个年龄段还比较稚嫩。更有不少球星,在20出头时还非常普通。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17.136.0.*
您说到点子上了。足球和其他项目相比,成长周期长、本身项目又很复杂,想一眼识珠在12、3岁的孩子里挑出以后能成职业球员,这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有一部纪录片叫梅西和他的小伙伴们,里面是梅西在拉玛西亚青训营的同伴,十几个孩子,个顶个的都是西班牙各地甚至远在非洲的同龄小球王,但最后走上职业球员道路的只有梅西一人。
拉玛西亚况且如此,这恰恰说明一个看上去有天分的孩子想成为职业球员,这条路充满了高淘汰率和不确定性。那么,反过来说,想要最后能在成年阶段有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球员,就必须有一个庞大的青少年球员体系作为支撑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白了就是 没有认识到足球规律,漠视足球的独特性。
:
: 足球11个人,即便想同规律,也至少是普通项目的11倍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17.136.0.*
理想的模型应该是: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像体教融合、构建青训体系、扩大普及、提高青少年足球人口、搭建各级别各地区青少年足球赛事以及提高大学生足球联赛水平、构建各级别职业联赛和半职业、业余联赛体系,这些是政府及足协该做的,也是应该能做好的。而成年职业队,政府没必要砸财政资金养专业队,效率低、浪费钱、也养不好。只要前面的工作做到位了,职业球员在市场化中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获得该有收入,这样也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专业体制还是市场体制,影响最大的是联赛模式,包括俱乐部模式和俱乐部梯队青训模式。
: 但是理论上是不影响足球普及和政府组织的区域足球专业训练的。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17.136.0.*
那是因为全亚洲足球发展都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现在别说日本职业化搞了近三十年,即使是越南,也在青训普及和体系构建上,比咱们做得好,人家快速前进,咱们蜗牛般前行,自然差距越来越大
【 在 lily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专业队时,中国队好歹在亚洲是坐三望二的水平,现在进十二强都是烧高香了
: 【 在 xiaosha79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他们也不好好了解一下当年为啥不搞专业队了?归根结底是养不起足球队了。一支足球队的人员抵得上多少个其他项目特别是个人项目?专业队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掏钱养。足球培养周期长,而在世界范围内又是一个极度普及的项目,这就决定了足球的成材率很低,因为竞争太激烈了。那这样的话,为了能筛选出真正的天才,就能维持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体系。那这些人想想这一切都是体工队模式,由国家来包,得花多少钱?这绝对是天文数字,国家是负担不起的。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