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总是喜欢看自媒体的二次加工,有意无意帮助别人夹带私货
比如什么“本来就穷”。研究历史要看原文,懂吗?
"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行而情不能已、法所必当禁而势不能除者,此类是也。酒之为物,有益有损,自古已然,烧酒则兴于近代,其始因边疆士卒借以御寒,北五省烧造尤甚,靡费五谷,历奉明禁,本重谷裕食之美意。望溪欲悉行严禁,民间不得复烧涓滴。"
孙合河相国(孙嘉淦)则"力驳其议",认为禁酒"不惟无益,而且有损",提出了"烧锅之禁,无益于盖藏,而有损于生计,止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的观点
乾隆皇帝最终采纳了孙嘉淦的意见,下诏弛禁,只对"富商凡是广收大麦高粱、肆行踩曲、大开烧锅者"进行严格禁止,体现了"因时制宜"的施政理念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代最著名的禁酒令和对禁酒的争论发生在乾隆年间。乾隆元年,内阁学士方苞向年轻的乾隆提出针对西北五省(直隶,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的禁酒令,理由有两点:一是这五省本来就穷,每年还浪费“数百万石粮食”酿洒是不对的;二是这五省百姓酒后犯罪率太高了,“载在秋审之册,十常二三”,也就是说百分之二三十的重大案件都和喝酒有关系。 乾 隆考虑了大半年后,冒失地出台了一个圣旨,令这五省 “ 永禁造酒 ” ,并将如何处置私酿酒的人和违法官员的办法,交给大臣们商量。
:
: 【 在 mjamesbonda (mjamesbo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11.2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