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就西贝事件说下莜面的吃法
在内蒙中西部,传统的吃法或讲究的吃法,是莜面或荞面丝、卷、鱼鱼等,加咸菜汤(过去家里大缸腌苤蓝、芥菜或大白菜的盐汤)和羊肉配成的汤吃。一般吃法就是舀点咸菜汤或不要咸菜汤换成咸菜丝,配点爱吃的菜就行了。
莜面(还好)特别是荞面吃起来没什么味道,本地人称为寡,清汤寡水的寡。所以要加咸菜汤汁去寡。这个很关键,就像南方人某天懒得做饭,弄点咸的下饭小菜吃米饭一个道理。对于莜面或荞面这种东西,很容易腻歪,去寡就很重要了。所以吃莜面荞面,汤汁很重要,里面的菜不太重要。而且似乎就那个腌菜汁去寡,很对路子。就像洋葱或大葱爆炒羊肉,葱的刺激香味和羊肉膻味是绝配,一下子变得让很多人都能接受。
照着这个思路,喜欢尝试的可以试试不同风味的去寡汤汁,看看效果如何。但无论如何,莜面和荞面,吃多一次很容易腻,得隔着几顿再吃还行。
另外做熟的莜面和荞面,在内蒙老家比较便宜的,自己家吃一顿花不了几个钱。
--
FROM 111.197.237.*
现在的荞面似乎没味,其实以前吃过的荞麦放凉了吃有种特殊的回味。(顺便说下,有些土豆放凉了也有独特的味道)。
荞麦我小时看到的民间通常都是弄成糊糊,然后做成漏面鱼或者碗坨那样,拌调料吃。或者弄成荞麦混小麦的面条。做漏面鱼或碗坨的那种需要能凝结成块的,不是随便买荞麦面就能做的。
固然调料味道很重,油辣椒醋蒜味道加上才好吃,但是它的本味还是有点独特的地方,类似于油泼面的麦香,你也不能说它的本味不重要。很多人很讲究这个东西的。
说到底,人所追求的极致就是大家大致其实差不多,剩下的一点点很微妙的差别。
莜面我没吃过以前的老东西,都是近10来年才吃到饭馆的。最近刚买了几小包莜麦面粉,还没时间学习和琢磨做什么吃。没啥发言权。
【 在 a358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内蒙中西部,传统的吃法或讲究的吃法,是莜面或荞面丝、卷、鱼鱼等,加咸菜汤(过去家里大缸腌苤蓝、芥菜或大白菜的盐汤)和羊肉配成的汤吃。一般吃法就是舀点咸菜汤或不要咸菜汤换成咸菜丝,配点爱吃的菜就行了。
: 莜面(还好)特别是荞面吃起来没什么味道,本地人称为寡,清汤寡水的寡。所以要加咸菜汤汁去寡。这个很关键,就像南方人某天懒得做饭,弄点咸的下饭小菜吃米饭一个道理。对于莜面或荞面这种东西,很容易腻歪,去寡就很重要了。所以吃莜面荞面,汤汁很重要,里面的菜不太重要。而且似乎就那个腌菜汁去寡,很对路子。就像洋葱或大葱爆炒羊肉,葱的刺激香味和羊肉膻味是绝配,一下子变得让很多人都能接受。
: 照着这个思路,喜欢尝试的可以试试不同风味的去寡汤汁,看看效果如何。但无论如何,莜面和荞面,吃多一次很容易腻,得隔着几顿再吃还行。
: ...................
--
FROM 125.33.200.*
有机会去呼市或包头,近的张家口,随便找个小馆吃莜面或荞面就行,各式各样的都有,便宜,味正(本土标准)。其实南方的朋友也可以试试,就是把所谓的卤子搭配好,自己爱吃就行。
莜面比荞面香,而且顶饿,别多吃。40多年前,莜面都是老家干体力活的人吃的。荞面没事,可能还不顶饿。
我们家不太会做,但邻居家的特别是本地人(我们叫此地人),经常做,经常看他们做,也就知道些。一般应该是把面用半开水和好,醒一会,就用手和指头揉也好,搓也好,弄成卷,鱼鱼,个团什么的,然后上屉蒸熟就行了。只要技术是面和水的比例适当,“用手和指头揉也好,搓也好,弄成卷,鱼鱼,个团什么的”,这个得练练,练两次也就会了。几十年前,内蒙中西部,张家口,晋北的家庭,我们的父辈,家庭主妇大部分都会。
二十多年前开始,我们老家包头,家里基本也不自己做了,想吃就到家门口附近的菜市场买现成的,和家里做的一样,也很便宜。
就一句话,莜面、荞面,在内蒙中西部,张家口,晋北的就是个家常的东西。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荞面似乎没味,其实以前吃过的荞麦放凉了吃有种特殊的回味。(顺便说下,有些土豆放凉了也有独特的味道)。
: 荞麦我小时看到的民间通常都是弄成糊糊,然后做成漏面鱼或者碗坨那样,拌调料吃。或者弄成荞麦混小麦的面条。做漏面鱼或碗坨的那种需要能凝结成块的,不是随便买荞麦面就能做的。
: 固然调料味道很重,油辣椒醋蒜味道加上才好吃,但是它的本味还是有点独特的地方,类似于油泼面的麦香,你也不能说它的本味不重要。很多人很讲究这个东西的。
: ...................
--
FROM 111.197.237.*
谢谢您耐心回那么多内容。感觉好像当面闲聊一样轻松有趣,说的事情也有画面感。
以后找机会去张家口玩一趟吧。
貌似莜面多数都是先烫一下再做,所以是死面,有点沉且稍透明的感觉。
现在这些东西流行有部分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和有此风险的人多了,都喜欢吃升糖指数低的东西。
【 在 a358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机会去呼市或包头,近的张家口,随便找个小馆吃莜面或荞面就行,各式各样的都有,便宜,味正(本土标准)。其实南方的朋友也可以试试,就是把所谓的卤子搭配好,自己爱吃就行。
: 莜面比荞面香,而且顶饿,别多吃。40多年前,莜面都是老家干体力活的人吃的。荞面没事,可能还不顶饿。
: 我们家不太会做,但邻居家的特别是本地人(我们叫此地人),经常做,经常看他们做,也就知道些。一般应该是把面用半开水和好,醒一会,就用手和指头揉也好,搓也好,弄成卷,鱼鱼,个团什么的,然后上屉蒸熟就行了。只要技术是面和水的比例适当,“用手和指头揉也好,搓也好,弄成卷,鱼鱼,个团什么的”,这个得练练,练两次也就会了。几十年前,内蒙中西部,张家口,晋北的家庭,我们的父辈,家庭主妇大部分都会。
: ...................
--
FROM 125.33.200.*
谢谢分享
加咸菜汤我理解是用酸来解腻?
就和吃面加醋一样?
【 在 a358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内蒙中西部,传统的吃法或讲究的吃法,是莜面或荞面丝、卷、鱼鱼等,加咸菜汤(过去家里大缸腌苤蓝、芥菜或大白菜的盐汤)和羊肉配成的汤吃。一般吃法就是舀点咸菜汤或不要咸菜汤换成咸菜丝,配点爱吃的菜就行了。
: 莜面(还好)特别是荞面吃起来没什么味道,本地人称为寡,清汤寡水的寡。所以要加咸菜汤汁去寡。这个很关键,就像南方人某天懒得做饭,弄点咸的下饭小菜吃米饭一个道理。对于莜面或荞面这种东西,很容易腻歪,去寡就很重要了。所以吃莜面荞面,汤汁很重要,里面的菜不太重要
: 6宜坪蹙湍歉鲭绮酥ス眩芏月纷印>拖裱蟠谢虼蟠斜囱蛉猓械拇碳は阄逗脱蛉怆味是绝配,一下子变得让很多人都能接受。
: ...................
--
FROM 36.155.79.*
对,差不多是那意思。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口味,南北的人都可以试试新的不同的解腻(解寡)的方案。我觉得最好是有汤汁,要不吃起来还是有些干。
用腌菜汤,我猜测也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前,甚至解放前(?),像塞北人少,又穷,深秋冬季就没什么菜了,只能拿点咸菜汤汁当卤子了。但的确吃莜面配这家伙很对路子,至少是对内蒙、张家口、晋北的人。不用弄太多,要不咸了。其实我个人喜欢就着烂腌菜的汤+烂腌菜吃,再配点其它的炒菜。烂腌菜是用芥菜根腌的,很长很长,样子和南方雪里红差不多。但里面有丝丝,直接拿一截咬起来很有韧劲,也脆,得切碎了吃。这东西是内蒙、张家口、晋北地区的下饭菜,可以炒肉丝什么的。小时候就喜欢从缸里直接拿一根嚼着吃,就是太闲了。
不过话说回来,腌菜汤也得看人家,有些人家的腌菜汤不太干净,所以就...。就目前的养生角度,但又保留这地地区的传统吃法,我觉得自己做些咸鲜的汤,配点喜欢小咸菜(有条件配点烂腌菜),再加上其他的菜,就相当不错。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分享
: 加咸菜汤我理解是用酸来解腻?
: 就和吃面加醋一样?
: ...................
--
FROM 111.197.237.*
哈哈 都一样 物资匮乏年代
嘴巴里有味道就是幸福
宁波人讲“蔬菜三分粮,咸齑当长羹”
吃咸的补盐分长力气
吃酸的帮开胃助消化
【 在 a358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差不多是那意思。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口味,南北的人都可以试试新的不同的解腻(解寡)的方案。我觉得最好是有汤汁,要不吃起来还是有些干。
: 用腌菜汤,我猜测也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前,甚至解放前(?),像塞北人少,又穷,深秋冬季就没什么菜了,只能拿点咸菜汤汁当卤子了。但的确吃莜面配这家伙很对路子,至少是对内蒙、张家口、晋北的人。不用弄太多,要不咸了。其实我个人喜欢就着烂腌菜的汤+烂腌菜吃,再配点其它
: 的炒菜。烂腌菜是用芥菜根腌的,很长很长,样子和南方雪里红差不多。但里面有丝丝,直接拿一截咬起来很有韧劲,也脆,得切碎了吃。这东西是内蒙、张家口、晋北地区的下饭菜,可以炒肉丝什么的。小时候就喜欢从缸里直接拿一根嚼着吃,就是太闲了。
: ...................
--
FROM 36.155.79.*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您耐心回那么多内容。感觉好像当面闲聊一样轻松有趣,说的事情也有画面感。
: 以后找机会去张家口玩一趟吧。
: 貌似莜面多数都是先烫一下再做,所以是死面,有点沉且稍透明的感觉。
对,是这样子的,烫面,得蒸熟。之前你说从网上买的莜面,这个我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我在北京,自己不会做,也就很多年吃不到了,只有借回老家才去享受一番。老家的莜面都是本地人自己种的,自己磨的,工序应该很简单,对面粉没有过多处理。网山买的,应该处理过,对味道的影响,就像你说的,原来的凉了后,还有些许面香味,现在就没了,很可能又是过分进行了加工处理。至少我知道胡麻油是这样的。五六年前嘴馋了,想用胡麻油炒菜吃,结果从京东上买了几瓶,很贵。满心欢喜的打开,结果没有出现胡麻油那种特有的香气四溢的场面,只能凑到瓶口附近在闻到淡淡的香气。倒锅里热了之后,和通常的其它油没太大区别,只有少量的沫子,我就知道这不知得处理加工成啥样了,尽管成分是纯胡麻做的,但早不是老家传统的胡麻油那个味和样子。
胡麻油也是内蒙、晋北、张家口的传统用油。土法做出来的油,味道比菜籽油冲,香味比菜籽油浓烈,打开瓶盖,不用加热,一会就满屋子香气。加热后油表面会有一层厚厚的黄色的沫子,没什么,是特有现象。有机会去张家口试试土法胡麻油做的菜,味道很香。有些兰州拉面馆,讲究的会用菜籽油作辣椒油,很香。不过现在估计看不到了,都是色拉油,没香味。
--
FROM 111.197.237.*
那估计我那几公斤的莜面也不咋地了。干脆我哪天做杂面条吃算了。
说起胡麻油,西贝的胡麻油炒鸡蛋还是挺有特色的,不知道是不是预制的,那个颜色黄澄澄的感觉就像调高饱和度的照片,非常好看。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加了姜黄之类的,听你这么说,可能就是胡麻油本身的颜色。
菜籽油的话,从兰州到天水到汉中宝鸡这一带,四川至少成都到陕甘一片也是的,基本都是传统上吃菜籽油的地方,到一定季节可以相继看油菜花田。那段时间有养蜂人在这一带追着各地的油菜花期跑,我在秦岭碰到过,还吃了点新鲜的蜂王浆。
但是同样是菜籽油泼辣椒面,甘肃跟陕西的红油味道很相似。四川的味道就略有点不同了,感觉四川的好像加了酱油了。
【 在 a358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是这样子的,烫面,得蒸熟。之前你说从网上买的莜面,这个我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我在北京,自己不会做,也就很多年吃不到了,只有借回老家才去享受一番。老家的莜面都是本地人自己种的,自己磨的,工序应该很简单,对面粉没有过多处理。网山买的,应该处理过,对味道的影响,就像你说的,原来的凉了后,还有些许面香味,现在就没了,很可能又是过分进行了加工处理。至少我知道胡麻油是这样的。五六年前嘴馋了,想用胡麻油炒菜吃,结果从京东上买了几瓶,很贵。满心欢喜的打开,结果没有出现胡麻油那种特有的香气四溢的场面,只能凑到瓶口附近在闻到淡淡的香气。倒锅里热了之后,和通常的其它油没太大区别,只有少量的沫子,我就知道这不知得处理加工成啥样了,尽管成分是纯胡麻做的,但早不是老家传统的胡麻油那个味和样子。
: 胡麻油也是内蒙、晋北、张家口的传统用油。土法做出来的油,味道比菜籽油冲,香味比菜籽油浓烈,打开瓶盖,不用加热,一会就满屋子香气。加热后油表面会有一层厚厚的黄色的沫子,没什么,是特有现象。有机会去张家口试试土法胡麻油做的菜,味道很香。有些兰州拉面馆,讲究的会用菜籽油作辣椒油,很香。不过现在估计看不到了,都是色拉油,没香味。
: ...................
--
FROM 125.33.200.*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估计我那几公斤的莜面也不咋地了。干脆我哪天做杂面条吃算了。
: 说起胡麻油,西贝的胡麻油炒鸡蛋还是挺有特色的,不知道是不是预制的,那个颜色黄澄澄的感觉就像调高饱和度的照片,非常好看。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加了姜黄之类的,听你这么说,可能就是胡麻油本身的颜色。
不太好说。几十年没用过胡油了,只能说说小年青时的记忆。一般正常量炒菜,炒完的菜或米饭看不到明显黄色。油如果放多了,到是稍凉后会变成很小的液体状附着在米粒、盘子上,有些黄色,但也不是像染料那种黄色,是油的自然淡黄色,没那么扎眼。
要是不确认是不是。你可以下次假装问问炒的时候是不是油很热时,黄沫子很大,烟也有点大,一旦菜放锅里,黄沫子是不是一会就没了,如果是这样,就对了,没问题。
--
FROM 111.197.237.*